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内 > 正文

报告 中国“太空母港”入列!

来源:绵阳日报 2021-04-30 08:05   https://www.yybnet.net/

“天和”核心舱在轨运行示意图

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在海南文昌发射场成功发射,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开启新的征程。这是2019年7月19日天宫二号目标飞行器自太空返回地球家园后,中国人在太空建造的“新家”。

咱太空“新家”长啥样

四大关键词让你先睹为快

关键词1太空母港

中国空间站以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三舱为基本构型。其中,核心舱作为空间站组合体控制和管理主份舱段,具备交会对接、转位与停泊、乘组长期驻留、航天员出舱、保障空间科学实验能力;问天和梦天实验舱均作为支持大规模舱内外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载荷支持舱段,同时问天实验舱还作为组合体控制和管理备份舱段,具备出舱活动能力,梦天实验舱具备载荷自动进出舱能力。

未来两年内,中国空间站三舱飞行器依次发射成功后,将在轨通过交会对接和转位,形成“T”构型组合体,长期在轨运行。

空间站作为长期在轨运行的“太空母港”,其天然的高真空、微重力、超洁净环境也可以充分用于开展各类科学技术研究,推动科学技术进步。

关键词2太空“豪宅”

天和核心舱是中国空间站的关键舱段,它就好比是大树的树干,其他的舱段都会安装在它的接口上,如同大树的根、枝、叶,不断向外延伸。所以,天和核心舱有一个庞大的躯体和结实的身板。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系统副总设计师朱光辰曾经打过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如果神舟飞船是一辆轿车,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就相当于一室一厅的房子,而空间站就是三室两厅还带储藏间,算是“豪宅”了。

天和核心舱由节点舱,大、小柱段,后端通道和资源舱组成,发射升空后,将为航天员提供太空科学和居住环境,支持长期在轨驻留,承接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的对接停靠。它的设计寿命是15年,并可通过维修延长寿命。空间站构型极其复杂,舱体多,不仅各个飞行器相当于一颗颗“卫星”,而且各飞行器不同的组合,又变成了一个个新的航天器。

关键词3自主可控

国际空间站是目前在轨运行最大的空间平台,是一个拥有现代化科研设备,可开展大规模、多学科基础和应用科学研究的空间实验室。它的规模大约有423吨,由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日本等16国联合,先后经历12年建造完成。

中国空间站与国际空间站有什么不同?

中国空间站由一个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组成,在总体规模上不及国际空间站,这主要是采用规模适度、留有发展空间的建设思路,既可以满足重大科学研究项目的需要,又同时具备扩展和支持来往飞行器对接的能力。

此外,中国空间站由我国自主建造,实现了产品全部国产化,部组件全部国产化,原材料全部国产化,关键核心元器件100%自主可控。

关键词4长寿秘方

据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系统副总设计师侯永青介绍:“中国空间站设计在轨飞行10年,具备延寿到15年的能力。为了保证空间站在轨不小于15年长寿命要求,我们从设计伊始,就开展了长寿命、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一体化设计。具体来讲,就是以系统和产品的长寿命和固有可靠性设计为基础,配合开展系统和产品在轨故障诊断、处置预案设计、维修性设计,以实现长寿命、可靠性的既定目标。”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坏和伤害,设计团队想方设法让空间站变得更结实、更强壮。“在天和核心舱主结构设计时,我们从抗腐蚀、抗疲劳、抗断裂三个维度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从材料选择、结构设计、构型、参数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科学优化的设计,并从材料到构件到舱段都进行了仿真验证,以确保长寿命。”施丽铭介绍说。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三步走”战略成功迈出第三步

第一步载人飞船阶段

我国完成了载人飞船的研制,实现了航天员天地往返等目标。

第二步空间实验室阶段

我国不仅掌握了出舱活动、空间交会对接技术,而且成功验证了航天员中期驻留太空、推进剂在轨补加、运送货物补给等任务和技术。

第三步空间站建设阶段

我国将建造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发射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全面展开。

按照空间站建造任务规划,今明两年中国将接续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以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于2022年前后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实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三步”的任务目标。

中国空间站五大工程目标

●建造并运营近地空间站,突破、掌握和发展大型复杂航天器的在轨组装与建造、长期安全可靠飞行、运营管理和维护技术

●突破、掌握和发展近地空间长期载人航天飞行技术,解决近地轨道长期载人航天飞行的主要医学问题,实现航天员长期在轨健康生活和有效工作

●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发展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空间科学与应用能力

●开展国际(区域)合作,为人类和平开发和利用空间资源作出积极贡献

●以在轨服务、地月和深空载人探测需求为牵引,试验和验证相关关键技术,为载人航天持续发展积累技术和经验

时评

中国开启建造空间站新时代

2021年4月29日11时23分,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在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托举下,从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并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取得的又一项突破性成就。

天和核心舱发射任务成功,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全面展开,将为后续关键技术验证和空间站组装建造顺利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作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航天器,空间站是一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可满足航天员长期在轨生活、工作以及地面航天员寻访的载人航天器,代表了当今航天领域最全面、最复杂、最先进和最综合的科学技术成果。

梦想有多远,前行的步伐就能迈多远。从1992年启动载人航天工程到1999年神舟一号试验飞船起飞,从神舟五号一人一天飞行到神舟六号两人多天飞行,从神舟七号太空行走到神舟八号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近30年来,中国载人航天跨越了一次次重大关口,实现了一系列从梦想到现实的突破。

中国空间站以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三舱为基本构型。建成之后,它将是我国长期在轨稳定运行的国家太空实验室,彰显出中国人自主发展载人航天事业的决心和才智,体现出中国在世界载人航天领域不可或缺的地位,成为中华民族中国梦航天梦的重要载体,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

太空建站,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航天大国,都是历史性的一步,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集中体现了国家高科技发展水平。

国际空间站是目前在轨运行最大的空间平台。它的规模大约有423吨,由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日本等16国联合,先后经历12年建造完成。中国空间站在总体规模上不及国际空间站,但由我国自主建造,实现了部组件全部国产化,原材料全部国产化,关键核心元器件100%自主可控。

建成中国空间站,是我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必将再次激发全国各族人民的自豪感,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均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CBA总决赛: 辽宁本钢战胜广东东莞大益

4月29日,辽宁本钢队球员韩德君(前右)在比赛中进攻。当日,在2020-2021赛季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总决赛第二场比赛中,辽宁本...

相关推荐:
有一种美丽叫劳动2021-04-30 07:01
猜你喜欢:
评论:(报告 中国“太空母港”入列!)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