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新产品没有经过试验示范就大范围推开,出现“水土不服”;强行拆除农户旱厕,新厕所却迟迟不建,甚至简单把发厕具当作改户厕……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近日举行全国农村改厕问题整改推进视频会,通报了一些地方出现的典型问题。
四方面原因造成改厕问题
民生问题无小事。在改厕中,为何一些地方出现各种问题?
“这些问题表面上看是个别的、局部的、某个环节的问题,但归根结底还是推进机制、方式方法、工作作风方面存在不足,还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王正谱说,近年来改厕出现的问题,主要包括四方面原因:
一是政策把握不到位。一些地方思想认识不到位,没有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来抓。有的地方政绩观出现偏差,没有充分认识到农村厕所革命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过分追求改厕速度,层层下指标压任务,导致贪大求快、刮风搞运动。
二是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厕所改不改、怎么改,有的地方没有认真听取农民意见。有的地方要么强行推动,要么单纯用经济手段、给钱给物,而宣传引导、组织发动、指导服务等做得不够,结果政府大包大揽,群众却不买账。
三是方式方法不科学。一些地方没有结合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经济水平、农民习惯等因素谋划改厕工作。有的地方在技术模式上照搬照抄其他地方做法,甚至新技术新产品没有经过试验示范就大范围推开,出现了“水土不服”。有的地方工作缺乏总体考虑,比如强行拆除农户旱厕,新厕所却迟迟不建,甚至简单把发厕具当作改户厕。有的地方只建不管、重建轻管。
四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有的地方对当地实际情况调查不深、研究不够、底数不清,工作基础不牢。有的地方重安排部署轻跟踪检查,对改厕全程质量把控不严。有的地方对机构改革前后的改厕工作进行部门分割,对遗留的问题视而不见,迟迟不整改。
农村改厕“全面体检”
“以前厕所太臭,从没想过把厕所建在家里。”在云南省安宁市金方街道办通仙村委会通仙桥村小组,村民杨映兰在参观了其他村后,决定重修厕所。“当年政府还给了600元补助,现在厕所就在院子里,晚上上厕所也方便了。”
通仙村第一书记周陪表示,厕所革命后,村里环境变化明显,但还要持续发力。今后要对村内厕所、公共区域建立月扫制度,形成长效管护机制,还要用好红黑榜的制度进行约束。
下一步,如何把民生小事办实、让群众满意?
王正谱表示,我国农户数量多、分布广,改厕任务重、难度大,加之农民群众的传统生活习惯改变需要时间,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各地要把问题摸排整改、完善政策制度作为今年农村厕所革命的主要任务。“十四五”期间,农村厕所革命仍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点工作。
据了解,农业农村部4月初召开视频会,对农村改厕问题摸排整改工作进行专题部署,并将于5月起陆续派出调研组赴各地检查落实情况。
“要扎扎实实、逐村逐户逐厕摸排,彻底做到不留一处盲区。”王正谱说,下一步,将通过社会监督、互联网反映、问题随手拍和组织检查暗访等方式查找问题,实行典型问题案例通报制度,督促落实各级责任。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刘焕鑫表示,在抓好农村改厕问题整改的同时,要对农业农村领域的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开展全面排查,看是否存在脱离地方实际问题、损害农民利益问题、浪费国家资财问题。通过全面排查,及时发现问题,坚决整改纠正,强化项目监管,完善长效机制,改进工作作风,真正让项目落地落实、把好事办好。
新闻推荐
3月30日8时许,一名安检人员到派出所报警称:旅客王某胜与满某过安检时,随身行李内携带刀具,疑似管制刀具,并企图用转移的方式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