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的三月。
日出木棉红似火,珠江春水绿如蓝。
韦廷舒昨夜研读佛经,记点笔记,可能是二更天了吧!所以,朦胧睡了一儿,已是天将破晓,干脆披衣而起,到天井活动一下筋骨。但有些事,不期然涌入脑海。
十年磨一剑。今次,小儿考医试,事关执业大事,试卷本不难,竟有人手眼通天,钻透关节而做老千。如不是薛总考明镜高悬,往来奔波,仗义执言,祖上医传我手,而不能继扬于后,有何面目对列祖列宗?他佩服去年已七旬高龄的薛宝田老医师,应邀冒着烈日盛暑晋京,治愈慈禧怔忡顽疾。今年又不顾舟车劳顿,来广州出任选擢医界精英的重担,这份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举动怎不令人景仰。从挚友也是街坊李文田处,才知道此公的来历。
薛宝田,字心田,江苏郡人。名医世家,其曾祖父曾被荐为十额驸治愈连御医也乏术的顽固黄疸,受到赏识。其父亲在京行医,颇负时誉。他少年时代随父在京读书,研习经史百家,后为县令,每有怀才不遇之叹。厌倦坎坷仕途转而饱读家藏医书,叠经十载,成为江浙名医之翘楚。
老友李文田,他的寓居称泰华楼,位于西关多宝路多宝坊。因性情相近,往来甚密,文田之亲戚大小、至爱旧朋都是敬睦堂的常客,又是旧街坊,对其家世知之甚详。李氏生于道光十四年(1834年),字若农。顺德均安上村人。早年,师随南海何铁桥先生。十四岁丧父,家境清贫,但性甚颖悟,举一反三。在师友的资助下到名士梁九图家与其儿子同窗共读,课余浏览梁九图的大量藏书,收获甚丰。十八岁获县试第一名。咸丰六年(1856年)中举,三年后考取进士,殿试取为一甲第三名(探花),时年仅二十六岁。李氏入仕后,授翰林院编修,入值南书房。同治九年(1870年),任江西省学政,后升任侍读学士。1874年,慈禧为享乐拟重修被英法联军焚毁的圆明园,李文田冒险犯颜,上疏苦谏,举朝震动。慈禧花甲寿辰,见文田上疏劝其节俭为宜,不由怒从心头起,如不是朝中某权贵帮他说话,鼓起如簧之舌才平熄下躁动火气。文田躲过大劫,效陶渊明辞官归故里,孝奉亲娘。在籍期间,往来主讲于夙山、应元两书院,扶掖后进。还热心桑梓水利建设,修筑清远石角围、三水大路围,接着又促成三水莘田围的建成,当地人感其恩德把莘田围命名为“探花围”。
今天,要出去应酬,廷舒把儿子叫到面前问道:“上午,有人来邀出诊的吗?”
“有,是邓府千金,四天前患寒热而月经适至,前医用正气散两帖,遂壮热狂躁,其女之目赤谵语,甚则高声呼叫,势难自制,昨天我应邀出诊,其脉洪滑且数,苔色干黄,尖绛,脘闷腹胀拒按,双目畏明,口干能喝,气逆痰多,予桃仁承气汤加石膏、知母、花粉、甘菊和竹沥水。”
“热虽炽而汛尚行,大破其血,而又敢加极寒之药,为父也心感略怯,不知服后如何?”
“其母刚来诉说,药后已得大便,神情已静,目赤已退,再邀出诊。”
“她的病理,汝作何解释?”廷舒还是不放心,但现时如不放手,他何日能挑大梁呢!
“阳明腑实与热入血室,皆可出现谵语之症,二者极易混淆,此症初患发热恶寒,显系外感表征,适逢月经来潮,血室空虚,外邪乘虚而入,与血搏结。其脉本应迟,但因与血搏结不甚,脉道尚通,故未见迟象;瘀血未成,故月经尚行。本应有胸肋满闷之症,但因血室瘀滞不甚,未影响肝之疏泄功能。由此可知,热入血室无疑。此症当起之时,本应立剌期门,以泻血分之实热,岂料误投‘正气散’竟以辛温香燥之品,遂致邪热传里,顿现一派阳明腑实之象。”(37)
新闻推荐
针对近期社会各界集中反映的网约车平台公司抽成比例高、分配机制不公开透明、随意调整计价规则等问题,5月14日,交通运输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