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内 > 正文

土地的秘密

来源:农村大众报 2021-05-18 23:41   https://www.yybnet.net/

王川

这是一片“年轻”的土地。所谓年轻,乃归功于黄河的冲击与黄沙持续覆盖的造陆运动,土地不断的“成长”仿佛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平均每年405万亩,是这片大陆唯一增长土地的地方。这种增长的可视性根本不用人类祖孙的代际长度衡量,也许在春天,一个人站在屋顶眺望,一场大水过后,到了秋天,海平面已经退到了远处。然而,这只是地理学上的意义,是卫星图像的数据与画面。人类成长的时间跨度根本无法与大自然的变迁相类比,就像脚步的丈量无法与土地的辽阔相类比一样。

我对此地的“熟稔”,也仅仅因为黄河。我曾经走过与它毗邻的许多地方,无法分辨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我甚至觉得它们完全一样,只是名称不同而已;然而对它的陌生,则是因为我第一次踏上这片冲积平原的深处,第一次看到别处也能看到的动植物、村庄、田畴、油井、白云、星空以及劳作的人们。熟稔与陌生有时候真的难以分辨,它们是相对的,彼此交织的,甚至可以互换的。即便是同样一片水土,放在不同的时间刻度内,倘若人们能穿越时空看它,也定然会产生如此的感受。

就是同一个时空内的同一条黄河,在不同的流段,也仍能激起人们不同的亲近欲望。只能说,这“陌生”之中包含了许多莫名的激动。只一天短暂的居留,就有人在黄昏和清晨两度走进河畔,伏在草丛中拍摄它的激湍和壮阔,久久地朝它张望,好似在回忆曾经与它亲近的过往,一些以它为背景的琐屑日常。那些流年碎影游动着水渍的斑驳,河畔的老屋在祖辈的目光和一茬茬庄稼的收获之间慢慢老旧、倾颓;许多幼年故事如滩涂草棵里的野兔,一瞬间被闪回的记忆唤起,跳跃着四散奔逸。汤汤大水穿过往昔呈现于眼前,在先人留下的讲述中变得越来越清晰,灾难与欢愉被反复摩挲,揣度和品咂,细节变得锃亮而温润,那透出的深奥且悠远的光常常打湿了眼睛。或许,他们更是在倾听和探视黄河留在时空深处的那些滔滔回响,仿佛今世的镜面上依然折射着前生的影像。一如我夜晚的散步,仿佛要在一种接近冥想的状态中沿着古老的追光上溯,得知这方天地掩藏的所有秘密。

这又是一片“古老”的土地,因为它确实瘗藏着一部布满黄河尘沙的秘史,只是面对当下的生活,很少有人再有翻阅的兴趣。人们决然地向前行进,希望培植起不断翻新的生活,用洒下的汗水,积聚无数财富。的确,每一代人最大的欲望恐怕都是如此。可是,缘起于欲望的创造却积淀起了诸多超越欲望之上的东西,不只是历史、遗迹、传说,还有更重要的——以情感、精神与文化塑造的文明。其实,人们既活在当下,又始终活在历史的包裹之中,你的一种表情、一番言语,都与时间深处的脉动密切相关,消失的历史不仅塑造了你的骨骼、血肉,更塑造着你的灵魂。历史的足音绵绵若存,历史的镜像反照今天,历史的痕迹难以磨灭。

不知道该不该从另一个层面审视黄河的泛滥,即便四千多年前这里就有新石器时代的聚居氏族,然而,如果没有黄河的泛滥淤积,就不可能出现自西汉以来的造户盐民和贫苦农人远道而来的迁徙、定居。他们浩浩荡荡地在风沙中东进,在荒草蔓生的土地上垒砌土坯、苫覆茅草,建筑起第一个居住地,晒盐、垦荒、种地、狩猎,艰辛地谋取生计,古老的黄泛区居然在灾难之上筑起了人们活下去的希望,他们起初一定是怀揣着更多自由与生存的祈盼才来到这片滩涂与荒洼的。是黄河的东流给他们指出了一条生路,是黄河汹涌不绝的个性给予了他们筚路蓝缕的念想与意志,并将这种个性赋予了他们的子孙后代。“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那些生命蹇促的困窘与不安,只能以坚韧不竭的繁衍、生息,填充着人和持续成长的土地间相生相克的张力。

据记载,至金代的明昌三年(公元1193年),由于黄河淤积造陆,地域扩大,移民谋生者逐年增多,才在此地置县,到如今已逾820余年。也有被迫迁徙而来者,明代实施“移民就宽乡”的高压政策,各地民众被迫背井离乡,历尽颠簸苦难踏上了这片陌生的土地,再也不能回归故里。我在资料上看到,这里接纳的大批垦殖移民中,如今县境南部百分之九十以上村镇有洪武、永乐年间的移民户,其祖籍均为河北(直隶)枣强县;县境北部的四个乡镇中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村有洪武年间的移民,祖籍乃是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行走在乡镇、村头和街道上,那些你遇到的乡民中一定就有几百年前移民的后裔,他们与祖先一样,始终没有背离黄土,只是几代之间,这里已成长为“故乡”。

“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问我老家在哪边?直隶省的枣强县。”民间的歌谣概括的是一次次波澜壮阔的迁徙史,没有具体的描绘与记录,却能让人依稀想象当年那些亲人诀别的场面和远途跋涉的蹇蹇磨难。泪水被风干,前途漫漫,只凭着一双腿脚,一步步蹚过人间的尘土,进入被尘土逐渐掩埋的命运。相比故乡,迁徙之地总给人一种荒蛮、贫瘠、人烟稀少、难以生存的印象,就像古代的流放之地,以其生存的艰难实施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惩罚。而故乡却是美丽的、富庶的、永远值得怀想的,恰似母亲的怀抱,温暖且安全。不过,家族的记忆迟早都会沉落到时间的海底。故乡是如此遥远啊,不是距离,而是早被生生隔断的血脉联系,一段与另一段天各一方。那些移民的后裔,如今还会遥望故乡上面的星空么?也许,安居乐业才是人类的一大本领,没有什么故乡,只有当下的生存。所在之处便是故乡——还有什么能比这种认同更安抚游荡的灵魂呢?如果俯下身子耕种,土壤里长出的庄稼也一定会让人落地生根。人,其实更像被风吹扬的种子。

是的,除了被迫的迁移与主动的避难,又如何解释那些元明以来诸多周边省份、州县的乡民,宁愿将妇携雏、扶老携幼、举步维艰地来到这个人烟稀少、黄河时常泛滥成灾的地方?还是为了生存,为了更多生存的机会与可能性。

也许,在他们眼里,更加美好的生活永远在“别处”。于是,一片土地在人们焦灼的表情和匆遽杂沓的步履间变得火热,蒸腾着泪水与汗水,弥漫着喘息与呼喊。人们寻求安顿之所、立锥之地、可以生长庄稼的泥土、能够获利更丰的营生——无疑,不断生长的黄河滩提供了这一切,这里逐渐成为一片簇新的家园和足以托付身家性命的领地,尽管此后水灾不断,人们又面临多次局部的迁移与安置,但日增的垦户和日增的淤荒地给了他们信心,村庄渐成,炊烟袅袅,新翻耕的湿润泥土长出了一茬又一茬幼苗。

大地上有过无数的故事,并非每个人都是见证者。遁入时空内部的生活,曾经一代代地真实存在过,在人世的宇宙里,他们的星系渐行渐远,回声渺茫依稀。但我们在泥土的缝隙间,总能发现诸多沉落的生存密码;在它历史和现实的册页里,读到人与土地生生不息的纠缠与融合中那些蓬勃的生活图景。

新闻推荐

放虎,归山! 我国首次成功救护并放归野生东北虎

据新华社记者18日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了解到,曾闯入黑龙江省密山市某村庄的东北虎,在被成功救护后,当天在穆棱林业局有限公司...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小酒店被困在此地2021-05-19 15:35
评论:(土地的秘密)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