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建设部门获悉,今年合肥将推动城市体检从市级逐步向县区延伸。结合59项一级指标,已梳理出20项“城市病”短板,对症治疗正积极实施一批治理项目,力争打造全国新典范。
形成“合肥版”城市体检指标体系
从去年起,合肥设立了城市体检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第三方单位和市直相关部门成立专家组,全面开展城市体检工作,并印发城市体检工作实施方案。“充分运用城市体检结果,补齐人居环境中的短板弱项,引领城市更新。”市城乡建设局的相关人士表示。
结合城市实际、城市定位和城市发展需求,合肥在国家规定的50个基础指标体系上,将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存完整率替换为城市特色街区平均密度,增加了城市消防救援5分钟可达覆盖率、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数量、万人专利授权数量等9项指标,形成“合肥版”城市体检指标体系。通过对59项一级指标进行分解,形成97项二级指标,利用大数据进行验证校核,反映合肥城市真实情况。
找出20项短板实施一批治理项目
合肥聚焦民生大事、人居环境、城市特色,多角度评估城市发展,对标“同量级”省会城市、长三角副中心城市,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关规划等作为参考依据,找准城市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短板,截至目前共梳理道路拥堵、停车难、城市文化特色不足等20项短板,正积极实施一批治理项目。
根据体检结果,以雨污混接整治为根本,重点实施流域综合治理、初期雨水调蓄、污水处理厂、生态湿地建设,实现南淝河水质断面稳定达标。同时,城市更安全了,合肥开展内涝专项体检,实施积涝点整治,建立健全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系统,有力保障运行平稳。
结合体检找出的薄弱环节,合肥还在加快进行老城区有机更新,提升城市人居环境。今年,谋划对东部新中心、老城区(北一环以南、芜湖路以北、胜利路以西、环城公园西路以东)两个片区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继续进行完善提升。
此外,聚焦市民关注度高的“防疫情、补短板”主题,不断健全城市医疗基础设施建设。2021年,计划建成合肥市公共卫生管理中心、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护理院等工程,并开工建设合肥市儿童医院。
体检将从市级层面向区级延伸
合肥通过综合分析各项体检指标,提出有效缓解“城市病”、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并形成下一年度大建设项目库,指导城市建设、更新和发展,推动完善“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体检长效机制。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合肥市将以城市体检促进城市更新,科学规划建设重点片区、加大力度完善城市功能、精雕细琢提升管理水平,建设美丽合肥。下一步,合肥市城市体检将从市级层面向区级延伸,更精准、更细致查找城市中存在的“病症”,实现对症治疗、靶向治理。
据了解,国家住建部将计划组织第三方机构,年内对合肥等地的城市体检各项指标进行测算分析,综合评价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全面了解居民对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满意度。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吴奇
新闻推荐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句话放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显然已经不合时宜了,既不适合年轻人星辰大海的征途,也不适用于四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