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邹多为安蓓
今年以来,猪肉价格持续下行,但稳产保供压力仍然较大。记者6月9日了解到,为了有效缓解生猪和猪肉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预案将本轮政府猪肉储备调节中的经验做法机制化、制度化,力求为猪肉市场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具体来看,围绕促进监测预警、储备调节、政策协同,预案明确提出了一系列工作安排。
——丰富预警指标。“猪粮比价”指标是直观反映生猪养殖成本收益对比关系的重要指标,广受生猪养殖业关注,预案继续沿用了这一指标。与此同时,预案增加两个指标:一是“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率”,该指标能够显著提高风险预警和储备调节工作的前瞻性;二是增加了“36个大中城市精瘦肉平均零售价格”指标,该指标更贴近消费者感受,在猪肉价格过度上涨时能够及时作出预警和响应。
——调整预警区间。预案区分生猪价格过度下跌和过度上涨两种情形,设立了三级预警区间。其中,根据近年来养殖成本收益变化情况,将生猪养殖盈亏平衡点对应的猪粮比价由此前的5.5∶1至5.8∶1提高到7∶1,当猪粮比价处在7∶1至9∶1时不进行预警,为市场自发调整留有充足空间。
——分类设置储备。预案依据政府猪肉储备的不同功能定位,分设了常规储备和临时储备。国家层面常规储备主要用于满足市场调控和应急投放需要。临时储备是结合此轮调控实践、积极借鉴其他有关重要商品储备建设经验提出的,主要是在生猪价格过度下跌、产能大幅下降时进行收储,以稳定生产预期,实现有效“托市”稳产能。同时,储备规模较以往有了大幅提升,调控能力明显增强。
——完善工作机制。对本轮猪肉市场调控工作中创新采取的部门会商机制予以巩固,并结合本轮调控实践经验,对地方政府猪肉储备规模、收储机制等相关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有效提升央地联动、区域联动合力。
该负责人说,预案将充分发挥政府猪肉储备调节作为关键抓手的重要作用,对生猪及猪肉价格坚持“调高”与“调低”并重,以供应稳保障价格稳,以价格稳促进供应稳。
□据新华社北京6月9日电
新闻推荐
南国早报南宁讯(记者梁莹)6月9日,自治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区“外防输入”疫情防控工作的通告,就近阶段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