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王一婷
明媚五月,在教堂广场的市集上,会聚了不少岛城文艺界大师。他们用灵巧之手、灵秀之心创作了很多优秀作品,还有不少拿到市集上,供游人旅客观赏。神仙技艺、身怀绝技的大师们时长在现场解说,有时还直接上手创作。而“摊主们”的才艺比拼,堪称神仙打架,叫人大饱眼福。而记者近期的一大幸事,便是在市集潮涌的人潮中与老朋友相逢。他便是岛城画家、陶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工艺美术大师李守敬。接下来,跟着记者看看这位老朋友今年在忙啥?
2.3米宽巨幅钟南山肖像搬上画布
“今年我已经完成了巨幅的《钟南山》肖像画,这幅油画作品尺幅宽2.3米,高1.8米,差不多占了一面墙。”李守敬比划着巨幅画作的大小,说起自己的创作故事。“不平凡的2020年,有许多面孔令人印象深刻,其中在武汉面临封城的特殊时期,钟南山院士含泪接受采访的画面,令无数人动容和铭记。”
双眼噙着泪水、眉宇间沉着坚毅、满头是银发眼角布满了皱纹……李守敬所临摹的《钟南山》肖像作品来自于新华社记者拍摄的一张钟南山图片,第一眼看过便让他印象深刻,回顾了疫情阻击战初期的艰难与不易,李守敬的内心迸发出了强烈的创作欲望,决定动笔将照片中的钟南山搬到画布上来,向以钟南山为代表的战“疫”英雄们致敬。
“人物巨幅油画的关键是‘像’,五官的比例很重要。钟南山是公众人物,大家都很熟悉,稍有偏差就会让人觉得奇怪。”为了形象逼真,李守敬先创作了小幅作品。为了让纸上的人物更加生动,他去年12月份开始光查阅资料、观看相关新闻报道等就花费了一个月的时间。而绘画又花一个多月的时间,反复揣摩、细化,才最终呈现如此。这幅匠心之作也将跟着李守敬,一道参加青岛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建党一百周年主题画展。
今年61岁的李守敬从6岁开始学画,1976年比画夹子高一点的他独自赴上海拜油画家何伯年为师,开始正式学习油画。在长长的油画之旅中,李守敬希望自己的作品愈来愈有品质,可以感动读者。说起近期打算,李守敬透露自己马上要“闭关”了,正在构思创作一幅钟南山佩戴共和国勋章的肖像画,打算无偿捐献给相关单位。
30多万锤凿出两枚巨型铜质印章
“去年11月份我就开始构思、画稿,今年1月初动手雕刻,耗时4个月才正式雕刻完成两枚印章。”当李守敬说起今年的篆刻得意之作:一枚雕刻着“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纪念”的印章,另一枚雕刻的是毛泽东头像,记者意外发现竟然跟巨幅肖像画撞了“档期”。
李守敬笑着说,“我一边是画画,一边是篆刻,左右并不为难。反而画得累了再雕刻,变换着调节下权当歇息了,作品也没耽误。”
一件好的篆刻作品,形制色调是它的风采。“这两枚印章底面均为20厘米的正方形,高56厘米,仅一个就十五六斤重。用数字对比或许更直观,咱们市民所用的印章多为长宽各1.5厘米,高4厘米;书画家所用的最大的印章也就长宽各5厘米,高15厘米。”在李守敬心里,既然是纪念印章就要有诚意,他选取了金色的铜质巨型印章来表达自己的心声。
“铜比石头硬,而且质地发黏,与其说雕刻,不如说锤凿。”李守敬介绍,铜质印章雕刻是石头印章雕刻难度的10倍。“手拿刻刀的角度、敲锤的力度必须把握准确,要稳、准、狠,每雕刻一刀就要把工具进行处理,防止粘黏。作品完成得30多万锤。”
因为雕刻的材质不同,之前的雕刻工具不能使用,必须经过砂轮打磨制作新的工具。有刻圆角的、有刻平面的、笔锋也有大小和尖钝之分,李守敬光雕刻工具就有30余种。
“总感觉自己有这个手艺,就要克服困难,以这枚印章表达我们艺术工作者庆祝建党百年的喜悦之情。”长时间的反复捶打,让李守敬的手满是老茧,关节突出甚至有些错位变形,但为了尽快完成印章,他忍受着疼痛坚持着。
其实,这不是李守敬第一次创作“巨型作品”了。2018年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举办在即,雕刻《上合青岛峰会图》铜版画;2019年海军节,创作大型油画作品《启航》;去年创作大型铜雕《盛世华章》印章作品……李守敬笔耕不辍,每一件作品都倾注了大量情感。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天津6月10日电(记者周润健)最美“星月童话”又要登场啦!天文科普专家介绍,6月12日傍晚,“金星合月”美丽天象将现身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