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在民法典颁布一周年之际,福建省厦门大学法学院法律传播研究中心与法智融媒联合发布了全国首份民法典社会认知度调查报告。调查对象涵盖34个省级行政区的非法律职业从业人员和未接受过法学专业教育人士。
报告显示,在5114份有效样本中,90.79%的人听说过民法典,知晓率非常高。其中,在关于“被高空抛物但没办法找到是谁扔的,受害者该怎么办”的问题中,选择“起诉整栋楼,当然个别住户能够证明这东西不是自己扔的除外”的受访者达77.38%,反映出民众对“高空抛物”责任问题的认知程度较高,民法典传播工作效果不错。
从报告认知基本情况和不同群体认知要点看,民法典传播进一步促进了公民守法意识的自觉养成,初步形成遇事找法的习惯,但是只有少部分愿意主动了解乃至系统学习,整体上各年龄段人群表现出的认知意愿还是相对被动。51.32%的受访者表示在遇到纠纷时会想到人民法院是怎么处理的,这说明民法典能否得到顺利实施,不仅仅是法律条文规定内容,更重要的意义是这些规定在现实能不能得到执行。
相较于漫画、海报、图画等形式,高达77.95%的受访者表示了解民法典信息的形式倾向于视频,经过一年的多种方式传播,民法典逐渐成为公共社交话题。报告显示,约一半(56.28%)的受访者表示,当阅读到自己认为有用的民法典信息时,他们会将其分享到社交软件和平台,32.89%的受访者表示民法典知识是通过人际传播获得的,39%的受访者回答对民法典感兴趣的原因是“关注法治动态,便于社交”。
报告最后,建议充分利用不同时间节点来开展民法典宣传,面向社会生活挖掘案例素材,适当开展组织学习与线下普法以兼顾不同人群,将民法典相关知识纳入青少年教学内容与考试大纲,打造青少年民法典学习硬杠杆。(据《法治日报》)
新闻推荐
6月11日,广东队选手苏炳添(右)与浙江队选手谢震业在比赛中。当日,在浙江省绍兴市上虞体育场举行的2021年全国田径冠军赛暨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