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铁岭 徐贵明
我的老家在铁岭西部农村,比较穷。 1950年3月,我考入铁岭联中读书。学费、书费、伙食费加在一起,每月大约需要10元左右,但是,对于以种地为生的贫苦农民家庭来说,也是很困难。父亲为了给我筹集读书费用,利用他的“土木匠”的一技之长,用杨木、柳木制作棺材卖钱,供我读书。当时人死了可以土葬,即把尸体放在棺材里,然后用土埋上。
那年我放暑假后,父亲把我叫到他面前说:“我买了两棵大树,准备做棺材卖,你得和我一起拉大锯,行不? ”我回答说:“这是好事,行。 ”当时我虽然只有16岁,还没有成年,但是,我的个子高,力气大,干力气活没问题。第二天,我们爷俩把直径2尺多,长10多米的大杨树用锯截成2米多长的小段,用牛车运到家门口。然后再把小段原木立在门前的一棵柳树旁边,用麻绳把它和柳树捆在一起,以防歪倒,这样就可以开始把原木锯成板子了。棺材的两边叫“帮”,下面叫“底”,上面叫“天”。底的前后厚度相同,但是帮和天的前后的厚度不同,前边需要做 “棺材脸”,需要比后面厚一倍。如果前面是10公分,后面就是5公分。棺材天的厚度前后也不同,前面需做个斜面,要厚一些,后面可以比前面薄一半。按照这个比例做成的棺材形状是前边大,后边小。因此,做棺材帮和天的木板需要一头厚、一头薄。
那年暑假期间,我和父亲一共制作四口棺材,卖了80多元钱,解决了我一个学年的学费。此后,为了解决我的学费问题,每逢假期,我都和父亲拉大锯。父亲已经辞世35年了,然而,忆起和父亲拉大锯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北京6月14日电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七国集团峰会6月13日在英国西南部康沃尔郡闭幕。峰会期间,多国媒体和人士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