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卢越)司法部日前发布《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白皮书》。据白皮书显示,截至2020年12月底,全国经省级司法行政机关审核登记的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达200家、鉴定人3300余名,已实现除西藏自治区外的省域全覆盖,为打击环境违法犯罪、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有力支撑。
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环境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采用监测、检测、现场勘察、实验模拟或者综合分析等技术方法,对环境污染或者生态破坏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
近年来,我国在推动环境损害司法鉴定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2015年12月,我国对从事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业务的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实行登记管理制度;从2018年9月起,建立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准入登记工作月报告制度,督促各地将准入登记工作动态及时上报。与此同时,我国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执业环境不断优化。比如在对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监管方面,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抽查,建立健全环境损害司法鉴定黑名单制度与退出机制,鼓励有关单位和个人及时向司法行政机关举报鉴定机构委托受理工作中的违法违规问题等。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6月15日电(记者赵旭)记者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获悉,今年端午假期,北京各类公园共接待游客312万人次,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