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淳艺
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近日印发《全面推广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实施方案》的通知指出,全面推广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进一步优化完善分路段差异化收费、分车型(类)差异化收费、分时段差异化收费、分出入口差异化收费、分方向差异化收费及分支付方式差异化收费等模式。(6月15日《中国新闻网》)
公路是我国覆盖范围最广、通达程度最深的交通基础设施,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其中,高速公路以3.4%的里程,承担了全路网约58.2%的货运量,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动脉”,对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在高速公路的实际使用过程中,使用不平衡的现象普遍存在,不同区域,同一区域不同路段,同一路段不同通行时间、不同方向的车流量都存在明显差异。
过去,高速公路主要按车型和里程数计费,标准实行“一刀切”。2016年,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探索高速公路分时段差异化收费政策”。2017年,山西、浙江、河南、湖南在全国率先开展试点,对通行高速公路的车辆实行分区域、分时段、分路段、分车型、区别支付方式、区别行驶里程等差异化收费政策。有了多年的试点经验,由点及面、全面推开的时机已经成熟。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推广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备受关注。
全面推广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降本增效是出发点和落脚点。首先是降低物流成本。有调查显示,路桥费占运输企业成本34%,成为物流业的沉重负担。一些货车司机囿于高昂的通行费,只得放弃高速公路改走国道,不仅运输时间延长,还造成国道交通拥堵。从试点情况来看,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有力地降低了物流成本,减费效果明显。比如,湖北省从2018年6月开始试点,推出延长客货车通行费优惠时间、提高两条高速公路通行费优惠幅度等措施,每年为企业降低物流成本6亿元。
此次方案明确提出,坚持以现行收费标准为基础、差异化下浮的原则,释放出减费让利的积极信号。方案还要求,具备条件的地区探索定价方式改革,“将现行政府定价调整为指导价,以现有政府定价收费标准为上限,赋予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单位一定的定价自主权”。定价自主权的下放,有助于发挥经营主体的积极性,通过良性竞争带动通行费下调,增强广大车主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再者是提高通行效率。到2020年底,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达16.1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在加快路网建设的同时,如何提高路网通行效率,是一门学问。目前,一些高速公路不同程度存在冷热不均现象,有的路段车流量大、有的路段车流量小,昼夜通行量不均;同一条公路上,不同方向车流量差异明显。
全面推广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就是要充分运用大数据,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办法,通过价格杠杆调节车辆的出行安排和路径选择,引导错峰出行,提高通行效率。此次方案从路段、车型(类)等六个维度,提出差异化收费构想,各地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差异化收费方式,从而实现科学施策、精准调流。
新闻推荐
近日,作家赵剑云新作《腾格里沙漠的少年》由福建少儿出版社出版,并入选该社重点打造的“少年中国”书系和2021年3月百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