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木子
五月最后几日,女儿所住小区的有人手提小喇叭伴随着“日出东辉”和“夕阳西下”不断地、重复地叫着:“小区居民请注意了,为了居民的防疫需要在红林路某某号、和家欣苑增加了一个打针点,望大家前往。”
我是否是小区居民?经常住在女儿家,但户口又不在这里,能打疫苗吗?晚上下楼扔垃圾,听几位居民聊天,讲新增的和家欣苑打针点十分方便,凭身份证登记即可;上午人略多些,下午几乎不要排队。女儿询问本小区的有关人士,说我们户口在外地的也可以在上海打疫苗。五月的最后一天在女儿的陪护下,上午约九时步行相当一个公交站的路程,去体验未有过的在上海打疫苗的感受。
喇叭里讲的新增打疫苗的地方,是选择在人口较为集中、区域较大的和家欣苑居委会,居委会的数间办公室处于该小区进门不远处的一栋居民楼。大约有一层,有五六户人家的居住面积,保守估计也有四五百平方。内设居委办公室、人大代表联络站、党员教育活动室等。
打疫苗的工作安排很细,刚进小区就有人指引,还有图标一路指示。到了有居委办公室那栋楼的拐弯处,只见一排桌椅旁坐着从社区抽调的十来名志愿人员,醒目标志“志愿者”常用的红色背心,十分耀眼。他们热情地接待来自指定居住区的居民。我与爱人都是行将古稀之年的老者,对什么手机扫描、提示、登记等,不仅操作不精,而且十分生疏。出门往往靠女儿帮助,但今天她也没有两双手。“志愿者”一面熟练地指导我操作手机,一面询问情况、帮助登记身份证号码,下载“接种当天出示的条码”等等。上班时间到这里打疫苗的居民,似乎老者还是很多的。因而,我见那些“志愿者”还是很忙很忙的。看到这些,当然也提醒我们这些步入老年团队的同志,要“活到老学到老”,尽可能跟上时代步伐。
排队打针的地方,是两楼之间的主要通道。小区安排了约三米宽、十来米长,只有顶没有边框的蓝色帐篷为排队等候打防疫针的居民遮阳挡雨。
队伍不长,十余分钟就排到挂着“人大代表联络站”牌匾的门口了。进门处,有一桌一椅一人一机器。这台机器,据说是为那些血压不稳定的人准备的。爱人见此,就遵医嘱将胳膊伸进机器里,收缩压有点偏低,值班医护人员将数字写在“受种单”子上,供后续医护人员参考。再向里行,右侧紧靠进门的一方又摆了一排桌椅,四位身着蓝色医护服装、帽子,口罩也是淡蓝色的医护人员,接过我们手中的身份证、“受种单”,核实后在单子上盖上“科兴”二字蓝色圆形章印,并又给一张“第二剂接种时间通知”,指导我到对面去打疫苗。
这个号称“人大代表联络站”的大厅很宽敞,右前方,四套打针使用的桌椅对等放成两排,摆成一个“直角”形状,桌上摆放着电脑、扫描器、数据处理器、针筒与针剂等许多物品。每张桌后还坐着一位忙而不乱的“蓝色精灵”。在女儿的陪伴和引导下,一位蓝衣、蓝帽、蓝口罩的医护,接过我手中的受种单、身份证等,然后有条不紊地核实身份、姓名,拿药、取药、注射,再在第二剂接种时间通知单上注明今天的接种时间,一气呵成……
接种完疫苗,来到附近休息的地方。这里也是大厅的中部,摆放着五六排约能坐六七十人的椅子。工作人员给已接种者递上一瓶“农夫山泉”,因为按规定接种后需坐在大厅休息半小时方能离开。
靠近大厅的最里处,有一用四五块蓝色的屏风围着的地方,上面挂一牌,上书“应急保障区”。考虑在前,有备无患。
半小时不知不觉地过去了,没有什么明显不舒服。出门,按疏散的要求,保安的指导及路标的引示,很快汇入附近正常生活的人海之中。
在回家的路上深感上海社区的精细管理,增加一个打针点,这是一件极平常的工作,然而他们从宣传引导、道路图标、接待服务,到打针休息、保障设置、人流疏散等等,无一不是考虑的那么仔细,与网上传言“有些地方打防疫针如同开演唱会”和排着长队去打疫苗,真是天壤之别。本地与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对接,我以为不仅仅是项目的对接,经济的对接,更应该是文化思想和工作方法的对接。
当然,我们更要感谢党,为我们国家繁荣昌盛而感到自豪!是国家高度重视防疫,才让我们每个中国人在中国的大地上自由地、任意地选择接种疫苗。
新闻推荐
“00后”女演员崛起 拥有自己的代表作,开始在大银幕发光发热
张子枫刘浩存文淇赵今麦继拿下“三金”最佳女演员奖后,周冬雨在今年的第2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成为金爵奖“史上最年轻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