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国文
端午节虽过,但那股淡淡的清香味却一直萦绕在脑际。在一个卖粽子的摊点前看到的场景,升腾起了我内心的记忆,仿佛看见了自己的妈妈正在自家的桌前熟练地用笋壳包粽子。
小时候,我家住在重庆梁平东门街上。每逢端午节,妈妈再忙也要放下手中的缝纫活计,提前去菜市场买几大把笋壳回来,在端午节的头天晚上用清水泡着。再将一个大瓦罐里存放的糯米倒在一个木盆里,添加几把绿豆放在糯米里搅匀仍用水泡着。端午节当天,妈妈一大早就将我们几兄弟喊起来,我们帮着妈妈洗笋壳,把糯米淘起来用大竹筲箕沥干,妈妈却一个人坐在桌前用剪好的笋壳包粽子,她不要我们几兄弟去帮忙包,怕我们包不好,在铁锅里煮久了就散落出来。妈妈用麻线将包好的粽子捆成一长串,边包边煮,隔一段时间还去锅里将粽子翻一下,捏一捏。待煮好一锅后,妈妈拿剪刀将连在粽子间的麻线剪断,用一个竹篮和小筲箕分别装上五六个粽子,叫我和弟弟各自给隔壁的罗孃孃和周阿姨送去,返回时将竹篮和筲箕带回。接着,又叫我给住在不远处的肖奶奶送去四五个,弟弟也给常在妈妈的缝纫门市耍的刘婆婆送去了几个粽子。
吃粽子时,妈妈用一个瓷盆装上热气腾腾的粽子放在饭桌中间,我们一家人便围坐在桌前,各自面前放着一个饭碗。这时,外婆迈着她那颤颤巍巍的“尖尖脚”(解放前几岁时就裹了脚),从一个平时锁着的木柜里拿出了用玻璃瓶装着的、平时不轻易吃的白糖(那时的白糖凭票供应,很紧俏),给每个碗里放了一勺子。妈妈好多年前就从本县楚家公社李家坝舅舅家将外婆接来与我们一同生活,我们一家人都很爱外婆。当我剥开粽壳后,一股带有竹叶的清香味便散发开来,里面的粽子黄灿灿很糍糯,沾上白糖吃起来甜润爽口还有余香。
吃完粽子后,妈妈叫我们把事先买回来的艾叶挂在大门旁,说是祖宗们留下来的惯例,能消灾除病,保佑大家健康。中午吃饭时,因过节添加了回锅肉之类的菜,比平时吃得好。妈妈还要求我们每人都喝一点雄黄酒,哪怕不会喝酒的也要用嘴沾一点点,说是喝了能“百毒”不侵。到了晚上,妈妈还要我们都离开房屋,她一个人在家里用事先买好的装满硫磺的小竹筒,点燃后把几间屋都要熏一遍,说是防虫子叮咬。
岁月如梭,转瞬间便到了新的一个世纪。当年我那年轻漂亮的妈妈早已变成了一个白发苍苍、进入古稀之年的老妈妈了,我也是年过半百之人。为了完成妈妈多年来想回老家浙江永康市古山镇去看一看的宿愿,2009年春暖花开之时,我陪妈妈去了一趟古山镇老家。在那里,她亲眼见到了镇上那富有江南特色的秀丽风景。老家四处都充满着小桥流水的韵味,还有住在老家那白墙黑瓦、砌着古老马头墙的房屋里更是令妈妈眉开眼笑,心情愉悦。同时,妈妈还感受到了老家亲人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住在老家的那一段日子里,虽说时间不太长,但妈妈的感触颇深。她不仅感受到了千山万水也隔不断的亲情,还品尝到了老家最有特色的米粉干和千层饼,以及由当地人包的色香味美的粽子。我们古山镇老家的粽子是用小粽叶包的,个头不大,里面包有“金华火腿”、鲜肉、豆沙和花生莲子等各种类型的馅,与我们当地包的那没馅的糯米粽子比起来味道就是不一样。
我和妈妈从古山镇老家回来不久,便又是一年端午节到了。妈妈老惦记着在老家吃的那些有馅的粽子,想在端午节时也来尝试亲手包一些有馅的粽子。她便赶在端午节前买回了蓼叶和一些糯米,以及去超市买回了一些莲子、花生米和豆沙等。在家又洗了一小块腊肉,切成颗粒状,自己一个人在家中慢慢地包,慢慢地煮,不知用了多长时间,年老的妈妈终于将粽子煮出来了。这时的她,又喜滋滋地忙着给我们几兄弟打电话,叫我们去她那里拿粽子。
自不必说,妈妈仿照老家的那些粽子包的有腊内、豆沙和花生莲子馅的粽子,在我还没吃之前就能判定:妈妈亲手包的这些粽子肯定是美味可口,天下第一好吃的粽子!
而今,虽然妈妈离开我们已有好几年了,但每当我看到沿街摊点上摆放着的这些诱人的粽子时,我仿佛又嗅到了妈妈包的粽子香。
新闻推荐
到“家”了,感觉真好 3名航天员成功飞天入驻“天和”,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新华社甘肃酒泉6月17日电九霄逐梦再问天,阔步强国新征程。6月17日,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