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的珠峰登山博物馆中,有一副梯子,它高近6米,金属质地,曾被称作“中国梯”,被放置在珠峰海拔8680米处33年之久。
为什么要在珠峰上架梯子?有什么用?
自中国境内出发的珠峰北坡路线最后冲顶阶段,有一数米高、几乎垂直的岩壁,在海拔8680米左右,极难寻找攀爬支撑点,被称为“第二台阶”。
自1921年开始,英国探险者曾8次从北坡对珠峰发起挑战,无一成功,导致十余人遇难。北坡被英国人视为“死亡路线”。
1960年,中国人首次尝试从北坡攀登珠峰到达“第二台阶”时,中国登山队搭成人梯,成功跨越“第二台阶”并最终登顶。
1975年,中国登山队再登珠峰,为解决“第二台阶”攀登难题,特意赶制出这套组合金属梯。
1975年5月26日,冲顶突击队与暴风和降雪搏斗了几小时,用岩石锥和绳子架设好这段金属梯,9名中国登山队队员借助金属梯成功登顶,测得珠峰高程为8848.13米。
屹立33年之久,这副梯子已被替换,它曾帮助130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登山者登上地球之巅。国际登山界把它命名为“中国梯”。
(选自“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新华社出品)
新闻推荐
近日,在广东深圳,几位医护人员在做核酸检测时救了一个孩子,相关话题也冲上热搜。6月14日晚上8时许,在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