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海宁
从早跑到晚,不停地接单送单,拼命跑单,闯红灯、逆行时有发生;长时间饮食、作息不规律,很少体检,有病受伤能忍则忍,能拖就拖……记者近日在郑州、长沙、武汉等地探访,发现风里来雨里去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虽然很容易受伤、生病,但没有医保、没有工伤保险,让他们面对病痛只能自己扛,令人唏嘘……(11月15日《工人日报》)
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网约工”,在现实中是个庞大的群体,仅外卖骑手全国就有上千万。这个群体每天风里来雨里去,工作很辛苦,生活不规律容易出现各种健康问题。而且,由于工作特殊且危险,很容易发生工伤事故。但从记者调查来看,目前,这些群体一直处于劳动权益保障的灰色地带。
比如新闻报道中,有外卖骑手伤得不重就不去医院,原因是“没有医保,看病买药都很贵”。看病耽搁几天,“平台派单量就会减少,单子的质量也会变差”,这意味着外卖骑手只能扛着病痛工作。有外卖骑手晕倒后因担心叫救护车花费贵,挣扎着请求联系同事送自己去医院。还有的因为“农村医保在城里看病挺费事”,外卖骑手和快递小哥“病了就先扛着呗,再不行就买点药,实在扛不住了才去医院”。
以上现象虽不是“网约工”群体的全貌,但也是一个个小缩影,反映出在我国基本医保覆盖率达96.8%、工伤保险覆盖率不算低的背景下,仍有一些网约工没有被纳入医保和工伤保险。由于“五险”一般同时缴纳扣除,这也意味着“网约工”没有养老等保险。生病如何看病,未来如何养老,这不仅是“网约工”面临的问题,也需要“网约工”所服务的城市有所作为。
最新报道显示,99%的武汉快递小哥有了工伤保障,据说这一数据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值得其他城市学习。但仍不可忽视剩余1%快递小哥和其他“网约工”的工伤保障。更重要的是,各个城市是否切实落实人社部等八部门印发的《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
在上述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相关政策”,也指出“强化职业伤害保障”。北京等地已出台了地方版促进新就业形态发展的相关文件,说明城市已经在着力解决“网约工”的相关保险保障问题。希望各城市按照部署积极推进这一群体健康等权益的保障工作,同时有关部门也要加强督促指导。
对每个城市而言,无论是快递小哥还是网约车司机,都已经成为城市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为城市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城市也应该提供相应的保障服务作为回馈。比如“网约工”的医保和工伤保险,应该作为城市优先解决的问题,因为这关乎一个庞大群体的生命与健康。城市能否为“网约工”提供应有保障服务是一张考卷,考验责任与良知。
新闻推荐
不少老年人对提前分配财产有隐隐的担忧:若子女不再赡养自己,自己日后无家可归了该怎么办?“其实老人可以通过给房屋设立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