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忧伤》
□ 陈仓 重庆出版社
在陈仓的散文集《动物忧伤》里,包括猪、猫、鼠、羊、牛、狗、鸡、蛇在内的八种动物是当仁不让的主角,但它们并不高于人。它们是人类的朋友,甚至可以说是亲密伙伴。不管人们喜欢不喜欢、厌恶不厌恶,它们都天然地存在着。当然,动物们的存在并不能突破已有的认知或固有的局限,猪的慵懒、猫的警觉、鼠的机灵、羊的温顺、牛的倔强、蛇的阴冷、鸡的活气、狗的忠诚,均可在他笔下找到踪迹。
陈仓并未特意写出不一样的动物群像,只是借助梳理自己的诸多往事,顺带地写出它们出现时的模样、神态以及走过时留下的脚步声。如此一来,陈仓笔下的动物往事连缀而成的就是他的别样自传。这是陈仓的回忆录。先是写乡村,后来写城市。许多时候,城市只是附属品或衍生品,乡村才是主体。定居于上海这座城市,是后来的事。此时的陈仓,与这些动物依然打着交道,只是彼此的关系已经疏远,不再如当初那样融入彼此的生活乃至生命中。
陈仓笔端没有作为人的优越感。换言之,他没有占据或倚靠一个高度来写作。许多时候,他笔下的动物活得比人还滋润还幸福。因为母亲过世得早,陈仓和姐姐常常羡慕起有母鸡呵护的小鸡。黑暗的夜晚里,它们躲在妈妈的羽毛里,有时会好奇地露出一个头,幸福且好奇地打量着世界。有的时候,他会在动物身上看见多年前的自己。把偶遇的小黑子带进家里,让它成为家中一员,是巧合也是缘分。“它的心情,我是可以体会的,几年前自己四处流浪的时候,不就过着这样的生活吗?”
多年以后,想起这些陪伴过自己短暂时光的小生命,陈仓的内心是五味杂陈的。在物质贫乏的年代里,猪、牛、羊、鸡的健康存活实在影响着一个家庭的生存状态,甚至影响家庭成员的未来。陈仓写道:“我之所以能够把书念下去,全是因为家里养了几只老母鸡,它们无怨无悔地下蛋,它们下蛋并非为了繁衍后代,似乎专门为了养育我们。”
动物们的存在对陈仓来讲不是常人眼中的“吆喝”“使唤”“命令”“指使”这些词汇可以概括的。它们是他哀伤恐惧时的抚慰者,是他柔弱无力时的鼓励者,是他孤独迷茫时的陪伴者,是它记忆贫乏时的呼唤者。当然,它们还扮演过许许多多的角色,它们还意味过许许多多的可能。只是,这些角色与可能要么隐藏在文字背后未曾被我感受到,要么深藏在陈仓的记忆深处尚未被唤醒。
如果把《动物忧伤》归入生态文学著作之中,则有些想当然。陈仓并不着意提倡众生平等,只是想通过自家的文字为动物安放一个合宜的位置。最起码,它们是陈仓成长之路上的亲密伙伴。它们给过人们呵护、陪伴、支持、激励。动物忧伤,人就快乐了吗?不见得。舍不得离开母亲的猫,它的忧伤正是陈仓的忧伤。陈仓担心自己悲伤无法抑制,借写它的不离不弃来表达。
寻找动物们的位置,归根到底寻找的是自己在故土乡村的位置。并非人天然地高于动物,而是人是叙述的主体,决定了叙述的角度与内容。不管住进城市里多久,乡下人是陈仓不变的生命底色。跨越千山万水寻找生活的更多可能,让陈仓居住在上海这座城市里。跨越千山万水写出动物的音容笑貌与悲欢离合,让陈仓一次次回返故乡大地。不管安放的是身体还是心灵,陈仓的乡愁无疑得到一定的释放与抚慰。
在陈仓朴素的文字里,我捕捉到一种实诚。一份忠于动物也忠于记忆的实诚,一种不管离开故土多少年都改变不了的乡下人的实诚。(文/张家鸿)
新闻推荐
□全媒体评论员王继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我们即将告别极不平凡、极为特殊的2021年,迎来2022年寅虎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