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心动魄 救援成功
救援小组立刻实施“木板方案”,贾树良机长贴近雪面悬停,机组两名人员先下机,寻找相对硬一点的雪面,试探性地行走。但直升机仍在悬停,大功率状态下旋翼的下沉气流十分强劲,吹得先行下地的救援人员站立不稳,无法找到理想的降落位置。
徐挺赶紧指挥在雪面上铺木板,机上机下人员冒着危险,艰难地将12块3.5米长、0.3米宽的木板卸下、铺好,搭建起一个木制起降平台。
随着“雪鹰”的轰鸣,机长和副驾驶已把直升机拉上雪空,直接飞往“南极光”号船一侧的浮冰降落场。这是一个由“南极光”号船员建起来的临时冰面停机坪。贾树良操纵直升机先找到相对平坦的雪面悬停,待观察清楚后才慢慢下降高度。副驾驶在右座不断地报告高度:“15米、10米……3米、2米、1米,马上接地、接地,慢慢放变距。”
在快接近雪面时发现雪面有坡度,坡度过大会使直升机机翼打到地面设施或冰雪,非常危险。但机长知道这已经是浮冰上最平整的场地了,沉着操纵变距,试探着下降高度,两个主轮接地后前轮还悬空,幸运的是没有吹起浮雪,直升机副驾驶判断:“起降场可以,返航。”
14时25分,前期准备工作全部就绪,总指挥下达开始救援的命令。直升机迅速飞往俄罗斯受困船。到达临时起降场前,风向风速没有变化,按计划着陆。在地面指挥和机上人员的协助下,机长全神贯注,精确判断,直升机三个轮子稳定地停在狭小的木板上。
“钮卡利斯基院士”号船上的乘客早已下到冰面上临时设立的停机坪四周,见到“雪鹰12”直升机顺利地降落在自己的身边,高兴得直翘大拇指欢呼。船上老年乘客居多,衣服也厚重,加上直升机下沉气流大,雪地松软,行走非常困难,徐挺带着救援人员硬是把乘客一个个抬到了直升机上。
“雪鹰12”一次只能运载12名乘客。塔在“钮卡利斯基院士”号船与“南极光”号船之间来回起落、飞行,分别把52名乘客及其行李送到“南极光”号船附近的冰面上。其间也出现了一些特殊情况,救援队员们开始时不知如何下手,但直升机长久停在冰面上也有风险,情急之下,采取了一些变通措施:一些乘客不敢下机,就采取人趴在直升机地板上后退着下地的办法;直升机放下的梯子离地面有一定距离,又不停晃动,一些女乘客脚连梯子都蹬不到,队员们只好一个个把她们抱下地。
刘顺林在“雪龙”号船驾驶台总指挥的位置上,全神贯注地指挥救援现场的一切,对讲机里不时传来前方救援队员粗重的呼吸声。“还有最后一个架次!”当“雪鹰12”直升机完成5个架次的救援飞行之后,徐挺向总指挥报告。
刘顺林拿起话筒:“坚持!干得好!”
最后一个架次只带回了剩下的几名乘客,这最后的着陆惊心动魄。直升机准备着陆到铺好的木板上,1米、0.5米,好,着陆!令人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
由于风和飞机下沉气流过大,就在着陆那一刻,一块垫在主轮下面的木板被吹到前轮前面去了。
随着地面人员的一声惊呼,千钧一发之际,机长贾树良应声摇动操纵杆,直升机又稳稳地悬停在空中。
“雪鹰12”直升机一共飞行了6个架次,用了近9个小时的时间,才将52名乘客和行李全部顺利运送至澳大利亚“南极光”号船边。(15)
明日关注:“雪龙”号被困
新闻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