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讯 新加坡新闻 马来西亚新闻 菲律宾新闻 越南新闻 泰国新闻 柬埔寨新闻 印度尼西亚新闻 缅甸新闻 巴基斯坦新闻 德国新闻 法国新闻 美国新闻 韩国新闻 日本新闻 俄罗斯新闻 加拿大新闻 澳大利亚新闻 意大利新闻 英国新闻 印度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际新闻 > 俄罗斯新闻 > 正文

“照片的终结”

来源:北海日报 2015-12-20 10:12   https://www.yybnet.net/

亚历山大·科耶夫,20世纪欧洲最终名的思想家之一,其提出的、最著名的概念便是“历史的终结”。实际上,科耶夫也是一位摄影师,收集了1万多张明信片,留下了五千多帧摄影作品,还提出了“照片的终结”这一概念。尽管至今讨论并不热烈,但他的忧虑已成为现实。在影像泛滥的今天,当我们对着餐桌上的菜品“咔嚓”个不停,并发到微博、微信上时,我们不正是在进行“动物人格”的记录吗?

所以,科耶夫强调“照片的终结”,在摄影师所捕捉的风景的深处,其实也是照片的终结。后来,科耶夫的弟子、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让·鲍德里亚这样解释了“照片的终结”:“用照片的沉默,抵制噪音,话语和谣言;用照片的静止,抵制运动,变迁,加速;用照片的秘密性,抵制交流和信息的放纵;用意义的沉默,抵抗意义和信息的专制。”也许正因如此,科耶夫根本就没有将他的摄影作品冲洗出来,而是以胶片的形式存在,直到他去世,将其捐献给法国国立图书馆后,人们才通过投影幻灯片一睹真实。

初看摄影师胡成新著《我已与一万亿株白桦相逢》的书名,显然不如“西伯利亚铁路纪行”的副标题好理解。但读了封面上的题记、诗人叶夫根尼·叶夫图申科的名句:“凡是属于幻觉的东西,过了第一个铁路桥便会消失。凡是实现不了的事物,都会在桦木十字架下被忘记。”只要你能够想到他这首诗中另一句话“满载着我们俄罗斯的全部经验”,也许就明白了书名的妙处:“车厢东摇西晃,疲惫不堪,它嘟嘟哝哝,窃窃私语,吱吱轧轧,一路响遍……”长达9288公里的西伯利亚铁路,与俄罗斯的国运相连,也与中国的历史记忆相关。

摄影师的书,照片无疑是主角,在《我已与一万亿株白桦相逢》中,作者精选了114帧黑白与彩色胶片摄影作品,将那些风景、城市与人的存在“终结”在这里。与西伯利亚相关的一切,它的过去、现在与可能发生的未来,都在这些静止的照片的沉默之中。你需要做的,也许只有书中的6张明信片,侧卧在列车上注视着窗外的风景、情侣在火车站月台上的拥吻、破败巷道上蹒跚的老者、广场上雄伟的列宁塑像、驶离城市的邮轮、苍茫大海上孤独飞翔的海燕,每一张都是“意义的沉默”,每一个人都可以自己决定寄向何方、寄给谁。

和科耶夫的照片一样,胡成书中的照片,表面上是对自我行踪的记录,是一种旅行笔记,没有任何故弄玄虚,没有视觉的冲击,没有世界的喧嚣,镜头对准的都是草原、车站、车厢、街道、电车、雕像、木屋、天桥、墓碑以及和这些造物关联在一起的人,如车上的旅客、桥上的保安、老太太和她的女儿……让不同空间里的原相结集在一起,进行着一种跨越时空的无声低诉。实际上,当作者触碰快门的那一刹,也就按下了自己的思想之门:“究竟他们是在收藏与追忆过去的意识形态与政治理念,还是在收藏与追忆自己过去的青春?”

当然,书的作者胡成并没有像科耶夫那样“极端”,或许是成书的需要,也或许是忍不住的思维冲动,全书除了照片,还有20万的文字。显然,这些文字是多余的,因为“摄影叙述的是我们缺席时的世界的样子,镜头探寻的就是这个缺席”,正如鲍德里亚指出的一样,“你认为你只是因为喜欢某个景色而把它拍了下来。可是,希望被拍摄成照片的其实是这个景色自己。这个景色在表演,而你只不过是配角而已。”你来,或者不来,你照,或者不照,它们就在那里,对于它们来说,他或者本来就不存在,或者是已经不再存在的东西。

新闻推荐

深化改革开放优化发展环境 闯出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新路

...

相关新闻:
俄前锋指责英球迷2016-06-21 09:24
猜你喜欢:
评论:(“照片的终结”)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