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讯 新加坡新闻 马来西亚新闻 菲律宾新闻 越南新闻 泰国新闻 柬埔寨新闻 印度尼西亚新闻 缅甸新闻 巴基斯坦新闻 德国新闻 法国新闻 美国新闻 韩国新闻 日本新闻 俄罗斯新闻 加拿大新闻 澳大利亚新闻 意大利新闻 英国新闻 印度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际新闻 > 法国新闻 > 正文

当代中国城市美学—— 向左走?向右走?

来源:兰州日报 2012-09-23 21:20   https://www.yybnet.net/

今天的城市建设,在重心上应该有所转移,要把在体量上视觉上求大求高求美的冲动,化为对城市内涵和品质的提升之上;要把形式的修辞冲动,转化为城市的文化建设和生态修复上来,使城市美学变为一种有深度的美学、有意涵的美学、真正惠及大众的美学。

在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中国城市的发展,在规模和速率上,将维持在一种大开大合和高速运转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对城市美学、建筑美学、城市文化学、城市社会学等领域展开深入的研究,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也许有人会认为,城市美学或建筑美学只是一种形式美学或外观美学,是一种关乎造型、色彩和光线的学问,与城市发展并没有本质的联系。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会。这显然源于将城市和建筑完全等同于艺术的观念,一种非常古老的观念,当然也是一种极其有害观念。

无论是作为城市居民,还是作为城市的过客,确实都有权要求一个城市有漂亮的建筑和街区乃至风景,但这不是城市的全部,也不是城市美学的全部。城市或建筑美学不只是一种形式美学或形态学,它同时也是一种功能美学、一种包含了伦理学的生态美学。

一座城市固然要有美丽的天际线、清爽利索的街区、富有特色的建筑和景色宜人的公园。同时,它也需要有流畅的交通体系、高效的公共服务、安全的生活环境,需要有城市特有的秩序、节奏、情调,尤其是需要一种富有内涵的文化精神,一种人与城市环境、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融和共生的生态精神。

相对而言,一个城市在视觉性方面比较容易满足至少同时代人的愿望,即使只是部分的满足;而在功能性方面稍难,因为中国城市建设的顽疾历来就是重形式、轻功能,但是,即便如此,只要管理者真正重视,还是可以做到的。

但是,在城市文化精神的培育上,在城市文化生态和自然生态的协调方面,却面临很大的困难。

与文革时期相比,我们的经济不知增长了多少倍,然而,我们的城市公共文化体系反而是退步了,我们的少年宫、文化馆、体育馆、博物馆、美术馆,还能在多大程度上为老百姓提供服务?

过去,从最基层的工厂图书室、各类中小学图书室,到区级图书馆、市图书馆,基本上构成了一个相对完备的文化服务体系,虽然并不理想,但是,今天,我们还有这样的体系存在吗?即使有,它们还能够提供像过去那样的服务吗?

当代城市文化生态的衰落和自然生态的衰落,其实是同步的,因为两者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的。当绿地和公园以及水体都在为开发商让路乃至牺牲时,文化空间也同样要为经济空间让路和牺牲。

因此,如果对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和当今的城市文化生态指数作一个比较,我们一定会大吃一惊,因为很多不该颠倒的东西全然颠倒了!

过去有一个非常形象的说法,说中国的城市建设就是摊大饼,举国上下,城市无论大小,一律是越摊越大,而且是以大为美,建筑是越高越好,人口是越多越好,城市是越大越好。结果就是大家都在比高比大,唯独不比城市的品质、城市的文化、城市的生态,或者说城市的文化生态。

城市美学被有些管理者、有些开发商完全误解了。

现在,应该让所有的人,从城市管理者、开发商到普通市民,都清楚地认识到,城市美学,首先是一种伦理美学、一种生命美学,要关心每一个生命,人、动物、植物;要关注环境,不仅是人文环境,还有自然环境;要关注当下,也要尊重历史,延续城市的集体记忆,更要关注未来。

美丽的建筑与葱茏的植物,是城市的风景,城市的人——有教养、有文化传承的城市人,同样也是风景。是他们构成了一个城市的文化精神和特有的人文氛围。

城市的建筑,不能光有漂亮光鲜的外观,尤其是不能有旁若无“物”的自高自大,它应该作为城市建筑的一部分,在城市这部交响曲中,合着整体的节奏清晰地奏出自己的应有的乐章,而不是任性地突出自我,超出群体和环境。建筑是城市中的建筑、街区中的建筑、场所中的建筑、历史中的建筑、承载着时代的文化境遇的建筑。但是,在实践中,却不断地有人将其从场所、环境乃至城市中剥离出来。那种状元式的打造世界最高或亚洲最高的冲动,就是最好的例证。

衡量一个城市是否存在健康的城市美学,可以从一些细小的设计中见出:城市管理者是否像重视大广场或大剧院的设计一样地重视盲道和残疾车道的设计?是否像关注CBD周围的细微末节一样地关注保障房社区的生活配套,关注老旧破败的街区?是否像关注城市GDP一样地关注城市的生态与环保问题?等等。

城市不只是观光客照相机镜头中的风景,它首先应该是市民的家园;这就意味着,城市的内涵建设与城市的景观学以及修辞学处于同等地位;我们不能只盯住几个标志性的大项目的建设,还应关注那些被高楼大厦遮挡了的似乎不碍观瞻的贫民区的改造。城市本来就是我们生活的场景,是我们当下的境遇,对作为居民的我们来说,城市远不只是风景。

当代中国城市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发展城市的个性,如何避免同质化趋向的问题。它是城市建设和发展难以摆脱的困局。我们经常见到一种极富讽刺意味的悖论:专家们一方面和我们一样义愤填膺地抱怨,今天的中国城市,千部一面,毫无特色可言;一方面却照例绘出一个个充满同质化惯性的城市规划图。

我们的城市亟需摆脱这样的尴尬。而摆脱这种尴尬和困局,需要有大的视野、大的气魄。

后现代主义哲学家、法国著名思想家让·弗朗索瓦·利奥塔说:“人们希望(大都市)有一种宇宙性,不需要大都市性……需要组建大都市的巨大记忆所允许的一切可能世界。”我想,这种宇宙性,应该是一种海纳百川的包容性,一种大气,一种城市应有的大气魄、大胸襟,与城市建筑之大或之高,人口之多,面积之广没有任何关系。

今天的城市建设,在重心上应该有所转移,要把在体量上视觉上求大求高求美的冲动,化为对城市内涵和品质的提升之上;要把形式的修辞冲动,转化为城市的文化建设和生态修复上来,使城市美学变为一种有深度的美学、有意涵的美学、真正惠及大众的美学。

新闻推荐

圆明园青铜鼠首兔首捐赠仪式在京举行

6月28日,弗朗索瓦·皮诺在捐赠仪式上为兽首揭幕。当日,皮诺先生捐赠圆明园青铜鼠首兔首仪式在北京国家博物馆举行。2013年4月26日,法国皮诺家族在北京宣布,向中方无偿捐赠流失海外的圆明园青铜鼠首和...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当代中国城市美学—— 向左走?向右走?)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