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 杨朝清
针对近期引发广泛关注的餐饮企业设置最低消费、包间费等现象,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16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商务部将在餐饮行业“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工作中对包间费和包间最低消费进行清理规范,严禁餐饮企业价格欺诈、误导消费者。
作为一个制度化和商业化的竞赛场,餐厅也是探究食物消费的社会意义的有价值的窗口。换言之,餐厅不仅是吃饭的地方而且也是社会空间,人们往往会运用消费、话语和品味将之转化为社会结构的符号化的空间。这正是我们分析和审视包间消费的关键所在。
哲学家费尔巴哈有句名言,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通过包间消费这面镜子,我们可以观察人与人、自然与社会、消费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差异性需求,餐饮企业有针对性地推出了包间服务。从经济学的成本上看,包间服务增加了餐饮企业的成本,收取一定的包间费也在情理之中。
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互动不充分,部分餐饮企业借机乱收费,加剧了公众的不信任感和消费焦虑。就此而言,包间消费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没有必要“因噎废食”,而需要进行“纠偏”,让饮食消费回归本位。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迪厄有一个重要的研究发现,即消费的趣味与偏好是社会身份和社会认同再生产的工具。正因为如此,人们通常会利用消费商的差异,来建构不同社会阶层的界限,消费的社会表现功能也在这里。这一切,在包间消费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国长期是一个农业社会,老百姓的一些重要价值观往往和吃饭问题紧密相连。在质量上,人们追求稀缺、珍贵的食材,讲究色香味俱全;在数量上,人们讲究大摆筵席、七大碗八大碟,仿佛数量越多越有“面子”,价格越贵越有“档次”,符号化的包间消费既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也恶化了社会风气。
对包间消费进行清理规范,纠正奢侈之风,厉行勤俭节约,既是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尊重和保护,也是对消费文化的纠偏和引导。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加强制度设计,对餐饮企业收取包间费和设置包间最低消费额等做出规定;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巨大调节作用,餐饮企业要适应市场新变化,及时调整包间服务的经营策略。更为关键的是,公众要摈弃虚荣的符号消费,树立节俭、务实的消费观。
新闻推荐
众所周知,年轻是一种整体面貌的显现,但靠近看,细节更能凸显一个人的年龄———眼部和唇部这两大关键部位,很大程度决定脸部年轻外观,Sisley法国希思黎的全系列眼唇保养家族,精心臻宠平滑细腻的眼周肌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