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人员在德国达姆施塔特的控制中心庆祝欧航局彗星着陆器 “菲莱 ”成功着陆 。
经过10年“追逐”,欧洲航天局的彗星探测器“罗塞塔”12日向目标彗星的彗核发射着陆器“菲莱”,以便更直接地探索彗星。
只是,经欧航局证实,着陆后的“菲莱”并未按计划牢牢固定在彗核表面,为日后取样工作设置了不少障碍。
尽管“菲莱”前途未卜,欧航局还是为之振奋,因为它是人类首个成功着陆彗核表面并传回数据的探测器
问题
没抓牢彗核冰面
“菲莱”没有推进器,离开“母体”“罗塞塔”后以每小时3.5公里的速度做自由落体运动,耗时7个小时才抵达了彗核。由于从地面控制中心发送的指令至少需要28分钟才能抵达“罗塞塔”,“菲莱”登陆彗核的过程完全按照事先设定的程序完成。
欧航局分管“菲莱”登陆任务的负责人斯特凡·乌拉梅茨在登陆完成几小时后告诉媒体记者:“或许今天我们不只登陆了一次,而是两次。”欧航局说明,按计划,“菲莱”着陆后,两个类似鱼叉的触手应该牢牢抓住彗核冰面,从而固定自身。但这一过程没有如期完成,“菲莱”可能着陆在一处较软的表面或者轻轻弹起、又落了下来。
乌拉梅茨说:“但愿,‘菲莱\’能留在(彗核)表面,让我们能继续科学探索。”
担忧
再次飘回太空
“菲莱”重100公斤,大小如同一台电冰箱,携带了10个科学仪器。它的预定任务之一是钻入彗核表面,取样研究彗核中的同位素和复杂碳分子。
但由于它的“鱼叉”没有抓住彗核表面,现在欧航局的专家正在努力想办法,确保它不会再次飘回太空。乌拉梅茨说,“菲莱”的命运现在还不明朗。参与“罗塞塔”项目的法国天体物理学家菲利普·戈东担心,如果“菲莱”没有固定自身,就难以展开钻孔取样。“不过,‘菲莱\’好像翻了过来,状态看似稳定。”“菲莱”项目主管保罗·费里说,“菲莱”自带的电池只够它运转64小时。此后,它不得不依靠太阳能充电,每天工作1小时。
探索
已经传回大量数据
尽管前途未卜,但“菲莱”成功着陆至彗核表面并传回数据尚属人类首次。
现阶段,“菲莱”已经传回了“大量数据”。“菲莱”首先获取的数据和信息包括:着陆地点的全景照片、着陆点周围地表的三维高清影像、彗星表层及深层物质成分。
此外,“菲莱”还将分析彗星表面的电性和力学特征。
与此同时,正围绕彗星运转的“罗塞塔”探测器也将从远处观察彗星。“罗塞塔”与“菲莱”的观测结果将相互补充、印证。两者还将隔着彗星传送低频无线电信号,并借此探测彗星的内部结构。
整个探测任务将持续至2015年12月。不过,“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眼下正逼近太阳,“菲莱”的隔热设计只能让其在该彗星表面坚持到2015年3月底。届时,彗星距离太阳3亿公里,“菲莱”将因周围温度过高而停止工作。
欧航局局长让-雅克·多尔丹说:“对人类文明而言,这是一大步。我们率先完成这项任务,这将名留青史。”(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新闻推荐
法国无偿归还 32件甘肃大堡子山流失文物这是我国首个通过官方依法成功追索文物的案例甘肃省20日喜迎“国宝”回归在省博物馆办特展
秦国金饰片(资料图)兰州晚报讯(记者高宏梅实习生罗雪梅)近日,通过中法两国政府的友好合作和相关人士的积极努力,流失境外20余年的32件春秋时期秦国金饰片回归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