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讯 新加坡新闻 马来西亚新闻 菲律宾新闻 越南新闻 泰国新闻 柬埔寨新闻 印度尼西亚新闻 缅甸新闻 巴基斯坦新闻 德国新闻 法国新闻 美国新闻 韩国新闻 日本新闻 俄罗斯新闻 加拿大新闻 澳大利亚新闻 意大利新闻 英国新闻 印度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际新闻 > 法国新闻 > 正文

《西望成都》 推出第45期多才多艺李劼人 千年古镇黄龙溪

来源:成都日报 2016-02-01 20:59   https://www.yybnet.net/

成都市政府新闻办公室、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和香港卫视联合打造的综合类专题栏目《西望成都》1月30日推出第45期节目。《城事》板块推出专题片《“多彩人生”李劼人》本期节目关注李劼人的“多彩人生”,看扎根成都的李劼人如何用自己的笔墨、思想、精神创造出成都独有的传奇。《味道》板块专题片《千年水码头 古镇黄龙溪》带领观众体验古镇的非凡魅力。

《西望成都》每周六晚8∶00在成都电视台公共频道CDTV-5播出,同日晚8∶30在香港卫视播出。观众还可通过登录香港卫视网站(www.hkstv.tv)、下载香港卫视手机APP收看节目,也可以登录橙网在线(www.cditv.cn)或下载成都手机报4G版看度客户端收看。

《城事》:“多彩人生”李劼人

李劼人,中国现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代表作《死水微澜》。作为土生土长的成都人,他深深扎根于成都,孜孜不倦地在这片大地上汲取养分,成就了一名作家的煌煌巨制。而同时,他拥有着多重身份,不仅是作家,也是翻译家、实业家、收藏家,甚至还做过成都市的副市长,独特的人生经历赋予了他更多的传奇。

“天那么大!地那么宽,平!油菜花那么黄,香!小麦那么青!清澈见底的沟水,那么流!流得汩汩的响,并且那么多的竹树!”《死水微澜》开篇,李劼人这样描写成都平原,几乎所有他的小说中都以成都为背景。《死水微澜》造诣超群、浑然天成,表现辛亥革命前夕四川成都的市镇生活,写尽时代风云和三教九流的人物命运,作者李劼人对时代精神的准确把握,对生活与人物的传神写照,足可以传世。而在成都东面的狮子山脚下,在一条由白墙青瓦围成的小巷尽头,静立着一座古朴的宅院,这里就是作家李劼人的故居。1939年,李劼人在成都东郊的菱角堰旁边修建房子,因傍菱角堰塘而修建,故命名为“菱窠”,意为“菱角堰旁一茅舍”。在这里居住的24年间,李劼人完成了长篇小说《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三部曲的修改和重写,梳理成都地理历史、风土人情的《说成都》《二千余年成都大城史的衍变》等作品也都是在这里诞生的。郭沫若称他为“中国的左拉”,巴金评价他是“鲁迅、茅盾之后第一人”,艾芜称他“了不起的大作家”,刘再复认为《死水微澜》是个“奇迹”。在20世纪中国作家群体中,李劼人的名字是和巴金、茅盾、老舍一起闪耀的,他们各自的代表作品都在20世纪30年代先后问世,这些作品以各自卓异的艺术风格标志着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成熟。今天他的故居还是尽力维持原样,作为城市记忆的一部分而存在着。

放眼近现代中国,有不少大作家同时也是翻译家,严复、鲁迅、钱钟书、杨绛、萧乾、巴金一个个名字如群星闪耀,李劼人也是其中璀璨的一颗。1919年,李劼人赴法国勤工俭学,学习法国文学。1924年,李劼人学成回国,任教于成都大学,在业余时间从事法国文学名著的翻译。李劼人翻译的最重要的作品,是法国作家福楼拜的名著《包法利夫人》,这部名著的成功翻译也让李劼人成为中国现代最重要的法国文学翻译家之一。在法国留学的经历,不仅让李劼人为中法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也为日后担任成都市副市长开拓了眼界。

1950年,李劼人出任成都市副市长,主管文化与城市建设。他主持筹建的杜甫草堂博物馆,现在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知名度最高且最具特色的杜甫行踪遗迹地。李劼人在任内规划建设的成都中轴线人民南路至今仍在满足市区交通需求,据说当时他参考了法国的香榭丽舍大道的修建。李劼人在《成都的一条街》一文中写道:“这条人民南路,以现在成都市的市政建设规划来说,恰好处在中轴线的中段……将来这条联系南北两车站的中轴线为十公里……在这条中轴线的南段,即是说在今天的人民南路之南,将来是会出现不少的崇丽宏伟的大建筑的……

如今被称为“成都文化新地标”之一的崇德里,1926年曾是李劼人所创办的嘉乐纸厂的办公旧址。当年一个铜板可以买到两份报纸,极大地降低了报纸的成本,对传播新思想新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作为收藏家李劼人的个人收藏中达到国家二三级文物标准的有500余件,包括林则徐、李鸿章、康有为、左宗棠等名家的书法作品,孙清士的蝶秋图、顾复初的水墨山水……按照他生前遗嘱,一生所藏书画都捐赠国家。

作家、翻译家、实业家、副市长、收藏家,这些都只是李劼人“多彩人生”的一个个侧面。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李劼人安居成都,呼吸着潮湿清新的空气,在故乡的茅草屋中走向创作辉煌。他是巴蜀社会和文化所孕育出来的“土生土长”的作家。除了少年漂泊和留学法国的短暂时光外,终其一生,留恋乡土。他说成都话,用成都话思维和写作。尽管斯人已逝,但李劼人留下的文学作品和他所代表的成都精神,成都平原物产丰足养成的人文性格,众多名胜古迹等文化美学积淀的熏染,市井酒肆中的说书、道情、清音等民俗艺术的影响,将铸造着以李劼人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成都文人的文学追求和艺术个性。

《味道》:千年水码头 古镇黄龙溪

黄龙溪位于成都以南40公里,两江环抱,有着2100多年的历史。黄龙溪古称赤水,《三国志 先主传》曾记载“黄龙见武阳赤水九日来去”,黄龙溪由此得名。1800年前,刘备借此机会称帝,三国鼎立。此后诸葛亮南征,更是在此地厉兵秣马。黄龙溪日见繁荣,至宋代已发展成为以大宗茶叶交易为主的镇市,南方丝绸之路的集散地,成为流传至今的千年水运码头。

黄龙溪镇上的鱼鳅巷,整条巷子都是清代时期的建筑。栏杆窗棂,傍水而建,成为了整个古蜀民居“杆栏”文化的缩影。黄龙溪出名的美食黄辣丁取自锦江、鹿溪河,是一种野生河鲜,肉质细嫩,鲜味十足。到了黄龙溪,最道地的吃鱼方法是泛舟河上,来一锅“河水煮活鱼”。

今年80岁的郝仁福是黄龙溪古镇最老的船工之一。每逢双日赶集,他都要去镇上吼几嗓子。他唱的黄龙溪船工号子,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川江号子的支系,也是成都唯一的船工号子。这其中的歌词,都是船工们拉船时根据水流情况、地理环境即兴创作的。铿锵有力的号子是一船之主,船行船停,闯滩斗水,该快该慢,众船工都得听号子指挥。而黄龙溪也是全国著名的“火龙之乡”,每年正月初二至正月十五,这里最热闹的场面就是看着头戴草帽、赤裸上身的舞龙队员们在火焰里穿梭。黄龙溪的烧火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南宋,至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烧火龙”火随龙起,龙随火跃,人们对未来的憧憬化作了绚烂的火光,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万事如意。

环绕成都,东有洛带,南有黄龙溪,西有街子、安仁、平乐,北有白鹿、城厢。如今,这些镶嵌在成都平原东西南北的27个历史文化名镇,已正式结盟为“天府古镇联盟”,它们就好像27颗珍珠,共同形成了天府古镇的美丽图画。当城市在高速地发展,当周围的风景变迁了模样,你总会在成都周围不经意地发现这些古镇,它们依旧保持着最初的静谧与安详,轻轻的走进它们,便会看到成都人最生活的水木年华。

本报记者 卫昕

新闻推荐

担当也是女性的一种责任

———对话荣华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崔荣华□记者孙博实习记者王娟全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系列访谈之三古往今来,谈及女人,无不以妩媚、纤巧、贤慧、温柔等...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西望成都》 推出第45期多才多艺李劼人 千年古镇黄龙溪)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