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讯 美国新闻 韩国新闻 日本新闻 俄罗斯新闻 加拿大新闻 澳洲新闻 意大利新闻 英国新闻 法国新闻 德国新闻 巴基斯坦 新加坡新闻 大马新闻 菲律宾新闻 越南新闻 泰国新闻 柬埔寨新闻 印尼新闻 缅甸新闻 印度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际新闻 > 法国新闻 > 正文

《右江日报》是我的文学家园□赵素君

来源:右江日报 2019-01-18 08:49   https://www.yybnet.net/

看到《右江日报》征稿启事,我记忆的阀门一下子被打开了,往事一并涌上心头。1994年10月,自从我在《右江日报》发表第一篇文章起,我便与《右江日报》结下了不解之缘。这24年来,我的创作历程总是写写停停,但都是缓慢而螺旋式上升,有成绩,也有失败,有欢笑,也有泪水。我的感受就是:《右江日报》在我的写作生涯中,是起到一个文学平台的作用,起到精神指引作用。

我从小就喜欢文字,喜欢文学。记得我读小学的时候,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到爸爸的办公室领《右江日报》回家,看大人们津津有味地看着报纸,我也像模像样地读了起来。《右江日报》当时有四个版面,副刊“澄碧湖”是我最喜欢的一版,读着读着,我的作文水平也跟着慢慢提高。从小学到初中至高中,我的语文成绩在班上都是名列前茅,特别是初中的时候,经常拿到语文科奖。《右江日报》像一粒种子,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埋下文学的种子,直至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读书生涯,我就写了很多习作,但从来不敢拿去《右江日报》发表,直到参加工作后,我才敢向《右江日报》投稿,没想到一投即用。1994年10月4日,我在《右江日报》发表了第一篇诗歌《偶感》,从此之后,我与《右江日报》结缘,陪我走过二十几年的人生岁月。我的诗歌、散文等作品在《右江日报》陆续发表,不但引起《右江日报》编辑的注意,也引起了《隆林报》编辑的注意。随着文章的发表,我身边的朋友、熟人、同事们都很高兴,他们认为在《右江日报》发表文章,是一件莫大的荣耀。《右江日报》在人们的心里有着神圣的地位,每当我有文章发表,他们首先是通知我,向我报喜,然后再读文章。我最感动的是一位老大姐,每当看到我的文章发表在《右江日报》都会兴冲冲地从二楼办公室冲到我四楼办公室,见到我就说:“小赵,你的文章又发表了!”说完她就走了,又忽然回头说:“小赵,读你的文章是一种享受,你要多写一点!”我感动得热泪盈眶。根植于这方热土,扎根于人们的心灵,正是如此,《右江日报》才会在人们心中具有如此崇高的地位。《右江日报》是文学平台,也是一块文学沃土,我开始在这里成长。

《右江日报》的“澄碧湖”版,让我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就像是心灵的家园,打开报纸,翻开副刊版面,让我对百色各地作者的创作情况一目了然。《右江日报》就是一种文化载体,也是文化交流的媒介,特别是“澄碧湖”版,她所起到的作用,就是把百色各县(市、区)的文学艺术爱好者团结起来,凝聚起来,展现百色各地方的精神风貌、精神底蕴、风土人情、历史沿革、地理概况等情况。也许一个人的能量是有限的,但对于周围影响是很大的。我看了不少“我与《右江日报》”的征文故事,都是表达对《右江日报》的热爱及各种成长故事,同时,也看到了作者的努力,以及周围人们的支持。作者根植于地方肥沃的土壤,才会汲取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才能在写作道路上走得更远,坚持得更长久。

写作上,我总是写写停停,然而《右江日报》却像一位慈母,又像一位长辈,随时欢迎我回家。由于个人原因,停止写作六年后,我又重新向《右江日报》投稿,2017年1月发表《美丽的紫荆花》以及2018年3月《感悟散文》,这两篇文章的发表,引起周围朋友极大关注,受到熟悉我的亲朋好友们的好评。令我感动的是一件事情,我有位老乡同学的老父亲,已经84岁高龄,仍关注我的文章,他说在隆林有不少文学爱好者都关注我在文学道路上的跋涉,特别是近两年从《右江日报》发表的文章可看出,我一直在不断地努力。老人家谆谆教导:“你是一名普通家庭出来的山里孩子,发表文章很不容易啊!你老家那山旮旯,几百年来识字没几个,更不用说发表文章了。你的笔锋未老,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我老了,怕是看不到那天了,但是一定不要放弃啊!”

我的内心,是极度的震撼,本以为写作仅仅是个人行为,写与不写,写多写少,跟旁人无关,没有想到,仅仅是一篇文章,却被别人看出好么多的信息量。这种教导,这种期待,这种精神的鼓励,让我瞬间丢掉了散漫的态度,我下决心今后一定用心写,不负众人的厚望和期待。《右江日报》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影响和感染力是巨大的,这种精神的鼓舞,也是巨大的。《右江日报》是我的文学家园,我生长于斯,成长于斯,在这文化载体的作用下,给予我无穷的动力和源泉。我始终感谢《右江日报》的关心和支持,未来的路还远,我会调整自己的创作思路,不断走下去。

我作为一名文学业余爱好者,在这些年的写作生涯中,如果说有一点收获,那就是电影剧本的获奖。自从在《右江日报》发表第一篇文章,我发表的体裁比较偏向散文,在国家、省、市、县各级均有散文发表,因散文有点小名气,第一部电影剧本也是应约而写的作品。我的第一部电影剧本《金画眉》2012年11月15日在法国斯特拉斯堡首届华人红水晶电影节中,获得“组委会特别奖”。这电影在法国获奖,到目前为止,是我作品中获得的最高奖项。作品在国外获奖,在当时来说,也实属不易,被隆林的文学爱好者们称为“黑马”。在我的内心深处,我非常感谢《右江日报》,她像一位慈母,包容我的成就与失败,她不因我的成就而宠溺,也不因我的无为而置之不理,从始至终,一如既往地支持和鼓励我。

《右江日报》让我在文学前行的路上,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她就像一盏明灯,一直照耀着我前进的文学道路……

新闻推荐

法国8万军警 应对“黄马甲”

马克龙“黄马甲”运动法国政府12日在全国范围部署8万名安全部队人员,以应对巴黎等城市可能出现的示威。政府高级官员承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生活不贵欲望很贵2019-01-17 09:06
评论:(《右江日报》是我的文学家园□赵素君)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