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部的疼痛可能由心理因素引起。
麦尔扎克建立了最早的痛觉调查表。
疼痛是人最经常经历的感觉之一,它实际上是一种疾病,并且伴随着人的一生。
每个人都知道他自己的痛,但科学家却说:我不太明白你的痛”。痛觉虽然像太阳一样显而易见,但它的机理极其复杂,现代科学虽然已经对它有了很多认识,但仍然只是探索了这个幽暗森林的边缘地带。
起因疼痛让人能避险
或许每个人都知道疼痛是什么,但给它定义还真不容易。1979年,国际疼痛研究联合
会(IASP) 给疼痛以
如下定义:“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感官和感情上的体验,和实际发生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联系,或者是用某种伤害形容一种感觉”。这种定义真的有点纠结。
随着对疼痛讨论的深入,我们会发现这么纠结的定义还是有道理的。
那么,用科学的方法把疼痛去掉好不好?当然不可以。疼痛的感觉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它让动物能够知道自己的哪些部位受了伤,也可以用其不愉快的体验让动物在未来避免这种伤害。自然选择赋予动物痛觉,也会在有些时候削弱,甚至剥夺这种感觉。比如动物在激烈搏斗,或者迅速逃跑时,伤痛可能会影响它们的发挥,从而丢掉性命,这时候身体就会分泌化学物质,减轻痛感。同样的道理,人类在体育运动和战争行动中,痛感也会降低。不过这一情况也有潜在的害处,它使得一些伤害不能得到及时的处置,并造成严重的后果。
在一般人的生活中,也可能会出现痛觉迟钝的现象。脊柱受损、糖尿病、麻风病等伤病就会引起痛觉迟钝。还有极少数人患有先天性的“痛觉缺失症”。他们因为基因缺陷而无法感觉疼痛,常常在童年时经常无意间伤害了自己。他们之中的一些人可能会活到成年,但平均寿命比其他人短得多。
来源神经受刺激就会疼
在多数的情况下,疼痛都和受伤相联系,但是疼痛并不意味着受伤,只要外围神经接收到可能引起组织伤害的环境刺激,就会产生痛觉。比如说,把手泡在温度较低的水中,比如5℃左右,并不会立刻造成冻伤,但这还是会造成相当强的痛感。如果直接刺激神经本身,虽然其他组织并没有受到什么伤害,但也会产生“超乎寻常”的痛感,“麻筋”现象就由此产生。最出名的麻筋位于肘部,尺骨的肋端,就是你弯起胳膊时突出的那块骨头。有时这块骨头被轻微地触碰,就会产生奇怪的痛感,让人感到有些“滑稽”。这是因为尺骨神经从尺骨旁边穿过,它是人体中最大的一个既没有肌肉保护,又没有骨骼保护的神经,当碰触胳膊肘时,很容易碰触到这根神经,引发痛感。
梳理内容庞杂,分类不易
疼痛和人的生活质量关系极大,当然是热门的科学研究对象。研究先要分类,对痛觉的分类可不是个容易的事。加拿大神经生理学家麦尔扎克
(Ronal0Melzack)1971年和另外一
名研究者建立了一种“麦-吉痛觉
调查表”(McGill0pain0question-
naire,MPQ)。MPQ能记录疼痛的性质、特点、强度和伴随状态,还能记录疼痛治疗后病人所经历的各种复合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调查表内项目繁多,光描绘疼痛的形容词就有78
个。而国际痛觉研究协会(IASP)用
五种标准为痛觉分类: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解剖学部位、相关人体系统、原因、时间特性。
从时间上来说,疼痛一般都持续的时间不长,但也有的疼痛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比如风湿病、神经炎、癌症等病症造成的疼痛。短期疼痛和长期疼痛没有固定的标准,以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为限的都有。
还有用身体部位来区分疼痛的种类,比如说肌肉痛、关节痛、神经痛、血 管痛等等。
还有一种比较粗略的划分法,“躯体性疼痛”和“心因性疼痛”。虽然是简单的分类法,但是也能够充分地体现疼痛这种感觉的复杂之处。
“躯体性疼痛”的痛是指对身体的刺激引发的痛感,它又可以分为“伤害性”的疼痛和“神经性”的疼痛。伤害性的疼痛很好理解,就是指刺激达到造成伤害的强度时造成的疼痛,而神经性的疼痛是指神经受到伤害,或者神经功能紊乱造成的疼痛。
难解切掉的肢体还会疼
有一种非常著名的“神经性疼痛”,叫做“幻肢痛”,它就是神经功能紊乱所造成的。患者的一个肢体已经被截肢,但伤口痊愈很长时间后仍然感到痛。报告显示,截肢后8天,有72%的患者会感到“幻肢痛”;而截肢后6个月,仍有65%的患者有此症状。患者经常感到虚无的肢体被枪击、挤碎、烧灼或者压扁。有时触碰患者的残肢,会引起已经不存在的肢体“疼痛”。
麻醉医生、医学博士生薄禄龙说,幻肢痛是一个并非实体性疼痛,是一种主观意识里的疼痛,机理较为复杂,与痛觉传入通路的各个环节都有关系,也与不同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关。对其机制研究,尚不彻底清楚。治疗幻肢痛当然不能在“幻肢”上动什么手脚,所以医学家们绞尽脑汁想办法从能看到的人体部分着手。比如说在残肢里注射麻醉剂,或者在脊椎骨某些部位注射生理盐水,对残肢进行振动或者电刺激,或者在脊髓的某些部位手术植入电极等等。
另外,高位截瘫的患者也经常会感到内脏和下肢等部分的疼痛,虽然这些部位实际上已经没有感觉。
(本版图文均据新华网)
心因性疼痛是因为精神状态、情感或者行为因素造成的疼痛。有些疼痛既找不到实在的刺激源,也找不到确实的神经伤害或者紊乱,但病人仍然感到疼痛,这种疼痛往往被诊断成“心因性”的。很多头痛、背痛和胃痛都找不到生理上的原因,经常被诊断成“心因性疼痛”。这种疼痛往往被忽视,但它对人的损害并不亚于因为其他原因而造成的疼痛。也有人认为所谓的“心因性疼痛”并不那么经常出现,更多的时候它们只是因为未被发现的身体伤病的替罪羊而已。麦尔扎克曾经在1996年说过:“‘心因性疼痛 ’这个词假定现在的医学检测完美无缺,以至于任何器官性的原因造成的疼痛都能被检测出来。不幸的是,我们远没有那么完美。”正因为有了“幻肢痛”或者“心因性疼痛”这种难解的疼痛,国际疼
痛研究联合会(IASP)
给疼痛的定义才会出现“或者是用某种伤害形容一种感觉”这样纠结的话语。
新闻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