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领导人决心要重新平衡社会”胡锦涛温家宝在两届任期总结之年将全力减小贫富悬殊”“保民生肯定要解决分配不公”……中国两会临近闭幕 ,国际舆论已出现了一些“性急”的预测性分析 ,其中“中国将强力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成为多家外媒的一个共
识 ,正如加拿大《金融邮报》颇具代
表性的结论:收入差距扩大已成为决策者的重大关切”。
随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但在物价普涨、企业效益走低、医疗教育花费较高的大背景下 ,普通民众对“预期性开销”的担忧不轻。路透社发自河南商丘的一篇报道中 ,在北京做了10年建筑工的刘涛不断感叹“不敢放开手脚消费 ,是因为钱不好赚”;同样在路透社记者笔下 ,一名小城镇工人有着“想涨工资又怕涨工资 ,怕随之而涨的是个人要全额交养老保险”的“纠结”。
而在这些担忧的后面 ,是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现实 ,以及特别是中低收入者对分配不公的焦虑。对垄断行业的抱怨 ,对房价高企的声讨 ,对间或发生的炫富事件的抵触 ,都表明了问题的严峻和深广
度。新加坡《联合早报》在报道“收
入分配”排在两会前中国网上调查热点第二位时 ,称这“隐含了对贫富悬殊拉大的批评 ,反映出中国民众对切身利益的敏感。”收入差距扩大、贫富悬殊愈烈 严重阻碍中国的全面进步。从经济
层面 ,英国《金融时报》等的看法是
“中国调低增长目标一个要因就是要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 ,鼓励家庭把更多储蓄用于消费”,中国转变增长方式要扩大内需 ,而让人们掏钱消费的前提必须也只能是增加收入;从社会层面 ,如法新社所说 ,“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社会挑战 ,在穷人与富人、城市与农村间取得平衡”,建设和谐社会、创新社会管理要求填小收入的“鸿沟”,让人人感到有奔头。
事实上 ,增加最低工资、提高贫困线标准、发展网络购物、放宽农民工城市落户条件……近几年中国政府做了很多。特别是本次两会 ,正像外媒列举的那样 ,将教育 经费支出提高至国内生产总值的4% ,新开工700万套保障房 ,城镇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趋向全覆盖 ,显著增加医保补助 ,创造超过900 万就业机会等 ,都体现了向中低收入者的倾斜 ,都凸显了稳中求进、民生优先的亲民取向。
“北京希望引导各级官员着重于经济调整和民生问题 ,如解决环境恶化和收入不平等”,确实 ,控制房产泡沫、抑制通货膨胀、力求普遍富裕 ,正构成“让更多人分享发展益处”的治政导向 ,它预示了收入差距问题会明显缓解的“近期前
景”,更如香港《信报》所言 ,为从
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转型勾画了一个蓝图”。
(本版图文均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安德烈收藏的7000多款游戏在网上拍出了123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