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该报告显示,中国出国留学人数已占全球总数的14%,位居世界第一。其中,有九成留学生出国依靠自费,留学不仅呈“大众化”,还呈“低龄化”的趋势。
眼下,不少父母希望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有更好的出路,不惜钱财投资孩子留学,此举既可“镀金”,又能以“留洋”的身份找到一份好工作,可谓用心良苦。问题是,我国的基础教育在世界上具有一定地位,无论是严格的学校管理还是系统性的教育办法,都值得称道。只是在大学教育、特别研究生教育阶段,差强人意。如果过早地送孩子留学,甚至“陪读”,把自己的所有希望都押在孩子身上,在这种压力下,孩子即使到了国外留学也难以轻松,很可能会弄巧成拙。
值得关注的是,“低龄留学”必须过经济关、生活关和接受能力关。其中,文化差异在此不必赘述,仅语言障碍若处理得不好,学习、交流跟不上,会出现厌学情绪和自暴自弃思想。如某高中生被父母送到加拿大留学,由于语言基础太差,在当地走马灯似地转校,花费了几十万元人民币后不得不打道回府。此类实例,比比皆是。由此可见,理性地看待“低龄留学”,不随波逐流,慎留学,真正适合才和谐,理应是每位父母应有的考虑。
“低龄留学”是父母在望子成龙心理驱使下,盲目投资教育的一种表现。其背后是父母对教育的过分期待,这种期待如果是可预期的等待,还无话可说,关键是一场不惜教育投资成本的冒险,违背了教育规则与常理。毕竟,“低龄留学”是一种教育冒险,教育不是盲目跟风和时尚,更不是赌徒式的投资博弈。
新闻推荐
2月16日,在加拿大多伦多城市会议中心,一名小观众参观一台福特野马汽车的2.3升新动力技术发动机。2014年加拿大国际汽车展2月13日至23日在多伦多举行。众多汽车厂商纷纷推出自己在新能源研发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