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们过春节别有一番情趣。
其中最牛的是钱钟书,过春节依然在读书。有一年春节,有权威人士前去拜年,一番好意也是人之常情。可钱家都正忙着看书,放下手中的书走去开门,来人说了春节好,跨步正要进门,钱钟书先生只露出一些门缝说:“谢谢!谢谢!我很忙!我很忙!”那人当然不高兴,说钱钟书不近人情。事实上,钱家夫妇是真在忙着读书、写东西,有他们的工作计划,你是个富贵闲人,你一来,打断了思路,以及平静的读书生活。于是钱钟书坚决不开门,管你地位有多高呢。
邓小平连续7年在上海过年
春节经常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最为奔忙的时刻,让我们看看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是怎么过春节的。
1980年春节,邓小平和华国锋、李先念三位领导人一起出席首都党政军民春节联欢会。这是一个有三万多人参加的气氛热烈的晚会,参加者还包括王震、邓颖超、徐向前等革命元老。复出的邓小平无疑是晚会上最为让人瞩目的中央领导。复出不久,邓小平就果断启动了改革开放。
1983年春节,邓小平和老战友彭真一起,在杭州观看春节联欢会的节目,他还视察了农贸市场等地方。
1984年春节邓小平早早离开了北京。1月24日,在初春灿烂的阳光里,邓小平和家人登上深圳国际商业大厦22层顶楼天台,凝望夕阳映照下的深圳新城区,然后对时任深圳市委书记梁湘说:“都看清楚了”。
1984年2月1日除夕,邓小平和老战友王震、杨尚昆在广州过年,并与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任仲夷一起参加春节联欢。正月初六,他赴厦门特区继续考察,所见所闻令他欣喜。
考察回北京后,邓小平找几个中央领导人谈话,将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城市纳入开放范围。
在广东期间,邓小平还挥毫泼墨,为特区的争论一锤定音:“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1985年春节,邓小平再次出现在广州白天鹅宾馆,邓颖超、徐向前、王震、杨得志等革命元老陪伴左右。初三、初四他分别会见港澳知名人士霍英东和马万祺。
1986年春节,邓小平回到了家乡四川,他已经半个世纪没有回家乡过年了。
从1988年开始,邓小平连续7年在上海过春节,思考和启动浦东开发。
1991年春节,他对陪同的上海市委书记、市长朱镕基说:“我们说上海开发晚了,要努力干啊!”
冯骥才过年非常忙
作家冯骥才说,中国人置办年货是为了寓意来年的丰足,因此冯家置办年货要备足八样:玉丰泰的红绒头花、正兴德的茉莉花茶、津地吊钱、彰州水仙、宁波年糕、香烛供物、干鲜果品、生熟荤腥。
另外,冯骥才过年要打扫屋子,装点过年的气氛。他总是拿吊钱、福字门、花灯笼之类把房间里里外外做布置,还要贴楹联和吉祥图画。
过年时到郊区的农民集市去逛逛,是冯骥才养成的过年习惯。他说,这是为了去感受一下年的氛围和劲头。要说年味浓,还得到乡间。冯骥才在赶集的时候,看着大姑娘小媳妇们挑选窗花,看着扛着猪头的兴冲冲的大汉,觉得年的气息扑面而来。
当年,剪纸担当起点染年意的主角,所以过年时,冯骥才也少不了去天津的天后宫买剪纸,把年的味道带回家中。
过年期间,冯骥才最重要的事情要数祭祖了,他家有四幅祖宗像。除夕之夜,悬挂这几幅祖宗像,像前摆放供案,燃烛焚香,以示感恩之情。
此外,过年的时候,冯骥才还会在墙上挂上几幅珍藏多年的古版杨柳青年画,像道光版的《高跷图》、咸丰版的《麟吐玉书》和《满堂富贵》等,冯骥才喜欢从这些老画上感受昔日的风情。
刘伯承让百姓吃上过年饺子
抗日战争的时候,刘伯承指挥过一场叫香城固的战斗,战斗之前,正赶上过大年。为了让老百姓过年能吃上饺子,刘伯承亲自布置部队做警戒,又指挥部队从侧面把敌人引到偏僻的深山沟,保护老百姓到枣林里包饺子吃。
对于这件事,当地的乡亲们都念叨说:“不是刘师长(刘伯承)派队伍站岗,俺们哪能吃上饺子过年呐!”
刘伯承时刻关心群众的利益,永远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1942年,刘伯承的小女儿诞生,刘伯承依照“密切联系群众”的意思,给女儿取名叫“密群”。
廖仲恺婉拒金华火腿
孙中山先生于1924年11月抱病北上,行前嘱托时任广东省长兼财务部长的廖仲恺和时任黄埔军校校长的蒋介石等人留守广州,司理党政军要事。
临近春节时,蒋介石特派人送一只金黄油亮的金华火腿到廖仲恺家,托言家乡特产,吉节品尝,盼廖笑纳。
廖仲恺认为,革命同志之间不宜互送厚礼,况且当时政府银根紧,须节约每一个铜板。他立即跟蒋通电话,先感谢蒋的盛情,但表示不能收下此厚礼,请蒋将火腿转送给孤儿院老人院。
在旁边的夫人何香凝对廖仲恺的做法深表赞同,并随即附上带枝叶的大红桔子八枚,请来人连同金华火腿一起带回。
香港富豪过年享受天伦之乐
被香港地产界尊称为“四叔”的香港恒基地产主席李兆基,过去每年春节时最快乐的事情是带着他的爱子家杰和家诚一起到国外旅游,比如去加拿大滑雪,在享受大自然乐趣的同时,尽享天伦之乐。
香港富豪李嘉诚在过年时总是和儿子李泽钜、李泽楷等一家人在一起辞旧迎新。李家有一条家规,这就是:李家的成员无论在哪里办什么大事,过年时都必定要回家吃年夜饭。所以,李家的人无论在世界的哪个地方,无论在做什么大生意,过年时都会返回香港,一家人团聚。
以下三位名人在回忆录中,将生命中曾经的春节定格为记忆的永恒:
胡适:(幼时)每年除夕我家中总有一大群讨债的人,每人一盏灯笼,坐在大厅上不肯去。大哥早已避出去了。大厅的两排椅子上满满的都是灯笼和债主。我母亲走进走出,料理年夜饭、谢灶神、压岁钱等事,只当做不曾看见这一群人。到了近半夜,快要“封门”了,我母亲才走后门出去,央一位邻居本家到我家来,每一家债户开发一点钱。做好做歹的,这一群讨债的才一个一个提着灯笼走出去。一会儿,大哥敲门回来了。我母亲从不骂他一句。并且因为是新年,她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彭德怀:我满十岁时,一切生计全断。正月初一,邻近富豪家喜炮连天,我家无粒米下锅,我带着二弟,第一次去当叫花子。我兄弟俩至黄昏才回家,还没有讨到两升米,我已饿昏了,进门就倒在地下。
正月初一算过去了,初二又怎样办呢?祖母说:“我们四个人都出去讨米。”我立在门限上,不愿去,讨米受人欺侮。祖母说:“不去怎样办!一家人就活活饿死吗!?”寒风凛冽,她,年过七十的老太婆,白发苍苍,一双小脚,带着两个孙孙(我三弟还不到四岁),拄着棒子,一步一扭地走出去。我看了,真如利刀刺心那样难过。
冰心:过年的前几天,最忙的是母亲了,她忙着打点我们过年穿的新衣鞋帽,还有一家大小半个月吃的肉。我看见母亲系起围裙、挽上袖子,往大坛子里装上大块大块的喷香的裹满“红糟”的精肉,还有用酱油、白糖和各种香料煮的卤肉,还蒸上好几笼屉的红糖年糕。父亲呢,就为放学的孩子们准备新年的娱乐。父亲从烟台市上买回一套吹打乐器,锣、鼓、萧、笛、二胡、月琴……弹奏起来,真是热闹得很!(王吴军缪浩然刘照兴)
新闻推荐
1月19日,在加拿大多伦多一家沃尔玛超市,一位当地姑娘在中国春节年货商品柜前留影。随着中国龙年春节临近,加拿大的沃尔玛超市纷纷通过充满中国年味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