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大行星轨道偏心率很高,并和其他六颗天体的转动方向相反。第九大行星每绕太阳转动一圈需1万至2万年。摘要:自从今年年初发现神秘的“第九大行星”以来,科学家一直在寻找能证实该行星存在的证据。加州理工大学的天文学家迈克·布朗前不久发推特称,他已经找到了进一步的证据,能证明该行星的存在。
“新星球”藏身于太阳系边缘
最近,在年初发现该行星的科学家之一迈克·布朗在推特上发表了一张新发现的天体的轨迹测算图。这颗巨大的行星藏身于太阳系的边缘地带,质量是地球的10倍,属于与天王星和海王星类似的气态行星。它属于柯伊伯带天体,有着形状奇异的轨道。
布朗还在推特中说道:“嘿,第九大行星的粉丝们,我们又发现了一颗轨道非正圆形的柯伊伯带天体,正好位于传说中应该处在的位置。”
推特中所指的柯伊伯带天体被称作“uo3L91”,图中以蓝色实线表示。布朗在推特中写道,这张幻灯片来自于地外文明搜索研究所(Seti Institute)近期开展的一次讨论会。
布朗后来又在另一条推特中说明,该发现来自加拿大——法国——夏威夷望远镜的外太阳系起源调查计划。
布朗解释道,由于第九大行星的运行方向与这几颗天体相反,偏向右侧,因此在这张图上没有画出来。第九大行星的质量是冥王星的5000倍,因此它是不是一颗行星这一问题不会产生任何争议。
“我还没有进行统计分析,但我认为本次发现纯属侥幸的概率应该只有0.001%。”布朗在推特中写道。
曾发现4颗以奇异轨道运行的天体
虽然目前还没有找到决定性的证据,但很多研究人员已经就这颗可能存在的行星展开了研究,将其称作“第九大行星”或“行星X”。
目前最具说服力的证据来自亚利桑那大学的科学家们近期开展的一项研究。他们对柯伊伯带天体的高轨道偏心率进行了分析,认为它们奇怪的轨道说明,这些天体会在某个点上和第九大行星的轨道相互交叉。
科学家认为,第九大行星的轨道非常狭长,每绕太阳转动一圈需要1万至2万年之久。它与太阳间的距离平均约为28亿英里(约合45亿公里),比海王星远20倍。
今年1月,科学家认为几颗柯伊伯带天体的奇怪轨道是因为受到了引力的影响,从而推断出了第九大行星的存在。
最关键的证据来自于这样一项预测:如果有几颗柯伊伯带天体的轨道与其它行星轨道屏幕垂直,就说明存在第九大行星。在过去3年中,科学家发现了4颗以这种方式运行的天体。
“我们测算出了这些天体及它们的轨道所在的位置,正好与模拟结果相符合。”布朗说道。
第九大行星或造成一定影响
布朗在加州理工大学的同事康斯坦丁·巴蒂金博士指出:“我们越来越确定它的存在了,150多年以来,这还是我们首次发现太阳系存在第九大行星的确凿证据。”
但亚利桑那大学近日开展的研究则提出了另一种解释。
该研究指出,如果第九大行星的轨道与这些偏心率很高的柯伊伯带天体轨道相互交叉的话,它很可能会对这些天体造成一定的影响。
“我们已经观察到了6颗这样的天体,它们的轨道均未受到太阳系已知八大行星的影响。”研究人员指出,“但如果在距离太阳几百天文单位的地方(日地平均距离为一个天文单位)存在一颗尚未被观察到的行星的话,它可就会对这6颗天体造成影响了。”
他们的发现将有助于确定第九大行星可能处在的位置。但研究人员承认目前还存在一些未知因素,在得出结论之前,他们还需要对这些天体进行进一步研究。
“这里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了。”研究人员说道,“我们对这些极端柯伊伯带天体的轨道了解甚少,因为它们的移动速度非常缓慢,我们只能观察到它们轨道运动的极小一部分。”
(据新浪科技)
新闻推荐
上周日的加拿大羽毛球大奖赛男双决赛上演闹剧,泰国选手博丁·伊萨拉比赛中突然抛下球拍,追打球网对面、同样也是同胞的玛尼蓬·琼吉特。后者见势不妙赶忙逃到隔壁场地,但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