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关系和归属的渴求,可以解释我们从生到死这一辈子里的很多很多行为。
几天前,马云在某大数据峰会上说:“我可以保证,三十年后孩子们找不到工作。”
这个骇人的“预测”之前提是:人类与人工智能未来的竞争,是“智慧的竞争,体验的竞争”。马云认为让孩子们继续背诵、计算,而不让他们“去玩、去体验”,未来注定会被人工智能的时代抛弃。
可是,到底要体验什么呢?
恐怕很多人都感到迷茫,包括我。
这时读到加拿大心理学家苏珊·平克的新书《村落效应》,感觉就像见到一位久别重逢的知己一样。她用了一整本书来告诉我们:面对面的人际交流,是任何网络联系与人工智能都无法替代的。
文/柯络衣
面对面接触 人类古老而深刻的需求
——最近许多年来,科学家在研究什么能给人类带来健康和幸福的时候,大多着眼于具体的事物:健康的食品、赚钱的能力、锻炼和睡眠,等等。现在,新的证据告诉我们:人际关系,对于我们的生存来说同样至关重要。
同时,作者提醒说:不是任何一种社交接触都能产生同样的效果,只有实时的、面对面的社交接触才有效。
对此提醒,我深有同感。
我和我最要好的闺蜜已经快两个月没见面了,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城市,几乎每月都会单独聚餐一次,分享八卦、吐槽生活。7月初她带女儿去外地上暑期绘画兴趣班,为期半月,回来后累病了。病好后,又紧锣密鼓要完成一篇学术论文……
这期间,我俩从没断过微信上的联络,互相通报生活中的趣事或郁闷事儿,但我依然觉得心里有些空空的。看了这本书后,我明白了原因所在。
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家约翰·卡乔波发现:与孤僻的人相比,社交活跃的人在患病之后可以更快康复。2006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跟踪调查了3000名患乳腺癌的女性,结果发现:朋友众多的女性比社交关系稀疏的女性更有可能活下来。
而且,前者的生存概率是后者的4倍之高。
经过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学者们发现:社交接触会启动和关闭一些特殊的基因,这些基因会控制身体对癌症的免疫反应和肿瘤的生长速度。
这个现象听起来很神奇,但我觉得深层原因很简单:在远古时代,人类的祖先们必须保持群居、相互照顾、分享食物,才能活下来。那个年代可没有远距离的联络方式,他们肩并肩战斗,面对面交流。
虽然科技不断发展,但除非人性本身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否则这种古老而深刻的需求,不会改变。
在意大利的撒丁岛
百岁老人们过得真好
——2008年,作者和她的女儿一同来到意大利撒丁岛上的一个小村,在这里,她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通常而言,男性的平均寿命要比女性短5~7年,但是,在这个位于撒丁岛中部山顶上的村落里,百岁老人中间的男性和女性比例几乎不相上下。
作者还提到这样一个细节:当她穿过小镇广场的时候,遇到了一位身材高挑、一袭黑衣的老妇人,看起来差不多80岁左右。开始她只是敷衍地跟作者打了个招呼,然后问她是谁,来这里做什么。
作者非常明智地迅速提到了自己的东道主——住在本村的迪莉娅和她的家人,“这时,她才抬起眼帘。她不仅认识迪莉娅和她的母亲安吉拉,就连安吉拉的母亲、姑姑和姑婆,她也全部认得。”
随着进一步深入当地人的生活,苏珊·平克发现,在撒丁岛,人们密切关注着其他社区成员,他们的关系非常亲密,竭尽所能地相互关照,尤其是年长者们。那些不长期悉心关照家中老者、邻居和朋友的人,会被其他人视为异类。
就连对远道而来的异乡人,他们也“不放过”——作者采访了一位102岁的老先生朱塞佩之后,他72岁的儿子得知作者的七旬老母半个月前刚结束住院回到家里后,责问她:为什么你母亲在加拿大,而你却来到了意大利?
“听着我无力的解释,他的脸上写满了‘不敢苟同\’的神色,仿佛在指责我:你怎么能这样做?”
而在另一位百岁老人特蕾莎奶奶的家里,作者走进她温馨的小客厅时,她正和自己82岁的邻居玛丽埃塔一起坐在舒适的小沙发上聊天。与此同时,她的一个女儿和外孙女也在场——在撒丁岛的腹地,颐养天年是一件非常“公众”的事情,作者遇到的每一个百岁老人,身边都围绕着亲人、朋友和邻居们。
有时候她虽然很想能单独和这些老人们聊聊,但“围绕在他们身边的人却把他们视为公共财产,一心想保护他们的‘珍宝\’。”
中国人有句老话: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在撒丁岛,这句话绝对是真理。撒丁岛的人口统计学家路易莎·萨拉里斯在一次关于长寿的国际会议中也证实了这个现状:“所有的百岁老人都生活在孩子的家里,都会和其他亲属频繁往来,他们最喜欢跟这些孩子闲聊。”
特蕾莎奶奶告诉作者,虽然在别人眼里她已经是位百岁人瑞,但她仍然将自己视作曾经的那个年轻人,她周围的亲戚和朋友都是她认识了几十年的故交,她仍然生活在自己养大了6个孩子的家里,她的孩子们也生活在她附近,或住在临近的村镇,他们不会通过电子媒介和她互动,他们会亲自过来,陪她聊天,给她送吃的,也请求她像过去的每个星期一样,给他们做一次饭。
她从来都不孤独。
和家人一起吃晚餐 重要性远超你想象
——著名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在他的名篇《唐璜》中写道:“自从夏娃偷食禁果,多少事都和晚餐有关。”他感叹的可能是别的意思,但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们却有字面意义上的发现:孩子的阅读、写作和算数能力,都与家庭晚餐密切相关。
相关研究显示:家长和孩子一起吃饭的次数越多,孩子的词汇量就越大,成绩就越好。
居然还有这种联系?是不是哦~?
研究人员用大量的追踪调查结果告诉你:是的。从幼儿时期直到青春期,气氛良好的家庭聚餐可以有效预测孩子的词汇量和学习成绩,包括孩子会不会走上“歪路”。而且这一点在女孩身上尤为明显。
另一项2008年的研究发现:有的男孩天生携带一个特殊的变异基因,日后有比较大的可能出现暴力行为,但如果他们经常和家人一起吃饭,似乎就能免受其害。
有证据指出:家庭聚餐的仪式会在困难时期成为他们的“心之锚”,让他们感觉安定,增强他们的归属感,特别是在家庭状况发生变故的时候。人们会觉得,虽然日子不好过,但至少我们还保留了一起吃饭的习惯。
更重要的是,从远古时期开始,分享食物就是一种亲密的行为,体现除了家庭纽带的紧密连接。孩子和父母在饭桌上的闲谈,既能互相了解彼此近况,也能联络彼此感情。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凯萨琳·斯诺和她的同事注意到:饭桌上的谈笑,特别是围绕孩子的经历展开的友善的对话,是把童年时期的家庭聚餐与未来的学习进步联系在一起的关键。
研究人员是这么推想原因的:如果孩子能在餐桌上和成年人进行复杂的对话,他们或许就能发展出更好的语言能力,继而掌握更好的阅读能力。
众所周知,婴儿开始学习说话的地方是在家里,而家中对话最集中的“热点区域”,正是在餐桌上。
要想扩大词汇量,锻炼交流能力,儿童需要随意性很强的社交互动,而不仅仅是各种益智类的早教影音素材。
人性中非常重要的“共情能力”,也就是体察他人悲喜、同情他人遭遇的能力,极大地依赖于密切的人际接触,用科学家的话说,“这种接触能让我们亲眼看到对方脸上的悲戚和欢愉。”除了面对面的交谈,我想不出更好的接触方式。
高端的网络教学 不如讲台上的好老师
——目前有这样一个不易被觉察的误区:虽然很多人都已认识到让幼儿过早接触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危害,但对于年纪稍长的小学生或初中生,家长们就觉得让他们在家对着电脑上“网课”是很先进的做法。
诚然,网络公开课将优秀的教学资源广泛分享,从出发点来说,意义是积极的。但回头想想,如果你自己去上过学习班,或者给孩子报过培训班,那么是上大课的学费贵呢?还是一对一教学的学费贵呢?
就算是面对面的班级教学,老师们也都是通过笔记本上的PPT来代替板书。这种技术的价值是让师生之间的信息传递更加快捷,但对于学生接受与消化知识而言,并无显著差异。真正能够影响学业的因素,还是老师能否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
换句话说,关键的还是人,不是技术。
你有没有发觉:曾经一度和共享单车一样流行的“网络公开课”,如今提及甚少?据统计,90%注册的学生都在中途退出了,原因也不复杂——没有课表、没有教室、没有机会向老师提问,也没有机会得到老师针对个人的鼓励或建议,学生们很难从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在加拿大和美国,大量有能力选择的父母,都会选择出更多的钱,让孩子增加课堂教学的比例,减少课堂技术的比例。作者苏珊·平克也在书中用黑体字提出自己的建议:“学龄前儿童和幼儿的教育重点是家长和孩子的互动、师生互动与同伴之间的互动。面对面教学结合网络工具的教育方法,更适合青少年学生。”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天娇)近日,伊莱特为国内首个水下阀门国产化订单——纽威阀门订单提供各类锻件产品,共计40余件。这标志着伊莱特已经具备了生产水下阀门锻件的技术基础,从此迈进了水下阀门锻件的生产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