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独立调查员称,360在其“安全浏览器”软件中,植入非法程序,并通过该非法程序中的“后门机制”与360云端配合,形成全球独一无二的秘密内部机制……
2月25日,正是奇虎360所有APP产品被苹果全面下架一个月的日子。就在此前,360的CFO亲赴美国“负荆请罪”,但360相关产品并未重新上架。
知情人士透露,国家版权局内部已讨论,360搜索引擎违反Robots国际规则一事,或要求进行整改。
《信息方略》的一份调研结果显示,“拒绝安装360”的企业比例高达60%。
一家以声称安全起家的互联网公司,正面临“不安全”的声讨……
360到底怎么了?这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带着这样的疑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经过数月调查,并在微博名人“独立调查员”等一批程序“猿”的帮助下,揭开了360的层层内幕。
360创始人周鸿祎一直对外宣称,360成功的秘诀是“破坏性创新”。但记者调查发现,360的成功,更重要的是在于其“创新型破坏”:破坏才是目标。通过破坏,打破既有规则,从中获得市场与利益。而这一破坏的基础,便是对互联网世界最基本的准则———最小特权原则的践踏。
为全面还原360的真实面目,“独立调查员”们以超人的技术能力与艰辛的劳动,剥茧抽丝般一层层揭开,将其内部机制破解成功。
360发家于“360安全卫士”、“360安全浏览器”,而这两款产品甫一面世,便携带了这家公司的“癌性基因”:以违反“最小特权原则”为基石而构建。
记者第一次查清,360是如何在其庞大的以安全著称的“安全卫士”、“安全浏览器”软件中,植入非法程序,并通过该非法程序中的“后门机制”与360云端配合,形成全球独一无二的秘密内部机制。
最令人惊诧的,是即使在360内部也属高度机密的“V3升级机制”。在这场看不见的战争中,360表现出两个粗暴:粗暴侵犯网民的合法权益(隐私权、知情权、同意权)、粗暴侵犯同行的基本权益,肆无忌惮地破坏行业规则,从而实现其“一枝黄花”式的疯狂成长。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百度即将砸重金投向安全领域,最快将于今年上半年正式推出,这与经历“3Q大战”的腾讯进驻安全领域如出一辙。
看不见的“缝”
独立调查员:
找出“5分钟”秘道
据记者了解,国内最早全面禁用360产品的公司为腾讯、百度、金山等一批公司。在这些公司的办公环境中,完全屏蔽360产品,如确因公司研究性工作需要,才可以安装虚拟机使用360产品。
大型公司尚且对360产品避之不及,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使用360相关“安全”产品,安全吗?
反向分析出“后门”
2012年10月,因为本职工作而涉及安全领域的软件工程师,独立调查员才注意到了360安全产品。他敏锐地发现,360“非常异类”———许多行为是反安全的。
独立调查员特意在用于测试的虚拟机中安装了全套360产品,并由此发现360产品的许多“不规矩行为”。独立调查员发现,360浏览器网络通信有非常异常的情况,“最开始只是发现其时间周期性:每隔5分钟,浏览器就主动发起一次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过程,虽然不知道在干嘛,但其短周期性非常可疑。”
为什么不打开任何网页、不动键盘和鼠标,360浏览器依然忙个不停呢?“国内外所有的知名浏览器都不会存在这样的行为模式。可以肯定,此中必有蹊跷”。
于是,他继续追查,虽然下载的文件名是文本文件(ini),但当他把数据包拼接成文件后一看(当时尚不知道服务器IP地址对应域名,受服务器限制未能通过网址直接下载文件,也尚未注意到文件被暂存于临时文件夹),实际是个DLL(可动态加载的程序模块)。“以我的知识和经验,很快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以更新配置文件为耳目、周期性下载并加载执行小程序———这是一个后门。至于360利用它做什么、曾做过什么并非重点,重点是他们可以做任何事而不为人知、不留痕迹。”
于是,他于去年10月29日通过微博对外公布了360浏览器有后门的事实,同时公开向工信部、公安部发出了一封名为《公开举报奇虎360公司———致工信部、公安部公开信》的举报信。
此事一石激起千层浪。不过,具有挑战的是,独立调查员的分析结果仅仅是网络分析,是“后门”机制的初步证据和技术推断,而非直接的铁证。正是因为这样,360开始在网络上对其进行质疑、攻击,甚至嘲讽。
“他们以为我只会网络抓包呢!”独立调查员表示。于是,为了做实360的后门机制,他决定反向分析浏览器本身的程序库,并详细分析出“后门”机制的内部执行流程。
通过一系列技术过程,独立调查员掌握了360浏览器在SmartWiz整个组件里与360服务器间建立通信、下载、临时存储、加载执行、删除(销毁证据)的流程,同时也知道了其时钟控制调度机制(5分钟间隔定时器)。
运行机制被“透明”
360安全浏览器设计出来的后门,恰恰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不安全。IDF互联网情报威慑防御实验室创始人万涛则对浏览器后门做了解读。他说,被称作360“安全”的浏览器,却有一个后门,这个后门硬生生地将这个蛋壳打开了一条缝,而且是一条用户看不到的缝。
通过这个后门,360浏览器可以根据监视用户电脑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向360云安全中心发出请求,360云端的后门服务体系根据请求,给出相应的DLL,即Windows可执行程序库。这个DLL通过360浏览器的后门,直接进入用户的Windows系统。此时,这个DLL好生了得,它甚至已不受浏览器的控制,它在用户Windows系统中可做的事情包括但不限于:获取用户的文件,并上传到云端;读写、增删用户的文件;监听用户通讯等等。
“搞清楚这些细节后,我就着手重现后门机制的运作,让本来不可见的过程变得可见,以做可视化演示,让大家不仅能感知而且能‘看到\’360暗设的这道‘后门\’。”独立调查员表示。在他看来,360那个后门每5分钟都会找360服务器下载一个DLL并加载执行,但是它是个后门,隐蔽性第一,因此DLL无论如何不会现身的,不存在弹出对话窗口或者消息框,因此就需要给它模拟一个测试环境。
“通过在本地架设DNS服务,劫持360.cn的域名解析,把我的机器伪装成360的服务器,然后那个注入到浏览器的DLL不就由我自由控制了么?”独立调查员表示,通过编一个只要被加载执行就马上弹出消息框的DLL,拿自己写的DLL注入给360浏览器,这就让360浏览器的后门机制的运行完全可见了。
独立调查员指出,可执行文件DLL绝非软件的自动更新(软件更新是持久性的),360安全浏览器自动更新仅在启动时执行一次,与此行为毫无关系;而它也不是浏览器的一部分,下载、暂存、加载调用后将立即被删除,在完成使命后,不留任何痕迹。
特殊“升级机制”
取胜“秘籍”?神秘V3升级机制
据掌握360核心机密的一位360前员工披露,360正在谋划递归DNS的推出,而要大面积推广递归DNS,将走360特殊的通道:V3升级机制通道。这位前员工解释说,DNS是域名系统(Domain Name System)的缩写,是因特网的一项核心服务。简单地说,人们一般记不住IP地址,但人们能够记住域名,DNS就是将人们能够记住的域名转化成机器使用的IP地址的服务。
而360要做递归DNS,即是说:客户机不要请求运营商或企业的DNS服务器解析了,都交给360的DNS服务器解析好了。
接下来的问题在于,在递归过程中,360最终给的IP地址是否就是用户请求的呢?为什么360就不会劫持IP地址呢?早在去年,独立调查员就在微博上质疑。独立调查员举例说,如用户提出的百度搜索请求,但360递归DNS给的是so.360.com的IP地址,为什么不会呢?而记者掌握的进一步情况是:360在技术上已完全做好了准备,至于推广方式,目前还不能披露,但其核心手段就是“瞒天过海,暗度陈仓”。而整体实施,正是通过360的V3升级机制。
记者通过数月的调查,终于揭开了所谓的V3机制的神秘面纱。任何一个公司的软件,在下载时,都必须基于用户的意愿。程序不能代替用户来做自动下载软件。但对一些特别清晰而简单的下载或升级或优化,用户也可以通过“一键优化”或“一键修复”等来实施。
360多年一方面正是通过“一键优化”或“一键修复”,绕过用户的一步步审核,要么将竞争对手的软件给优化掉,要么就是在下载中夹带“私货”,将其最想推广的软件悄悄直接代替用户给下载了。另一方面,360甚至不需要用户的“一键优化”等,在暗中直接给用户的电脑(或手机)下载其推广的软件。这也就是业内人最为痛恨的“静默安装”、“静默升级”等。
据记者调查,通过一键优化路径进行操作的,是通过360安全卫士,即通过客户端执行;“静默安装”,则是直接通过云服务器发布指令执行的。而“V3升级”即是360产品线最重要的捆绑安装渠道。V3机制,最主要的推广“母体”就是360安全卫士与360浏览器,而这两者间,又有分工与交叉,相互配合,其中的关系非常复杂。为达到遮人耳目,V3通道并不是常规的路径,而是在重要的“必须产品”推广中才会实施。通过这一路径,可以一下子将产品全面铺开,实现最大的安装量。而当360的主体产品拥有的用户基数越来越高的时候,这样的推广作用也变得更有成效。
V3由360高层决策层下达指令,360安全数据中心启动,并通过后门机制,将指令性信息传达给用户电脑中安装的360安全卫士,主要指令为产品推广、删除竞争对手产品、新配置数据等;360安全卫士在用户Windows系统中,直接执行安装、更改、卸载;然后,通过后门机制,将信息反馈给360云安全数据中心,该中心再将信息收集、汇总统计后,上传给决策层。
在360,除产品、技术之外的员工,对V3机制知之甚少。即使是核心员工,也并非知道其中的全部路径。
新闻背后
360产品频遭卸载背后:
来自官方的“NO”
记者通过调查发现,360相关产品被苹果下架事件,绝不是一件偶然的事情,背后既有特殊的原因,也有必然的结果,更有不断成为常态的趋势。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粗暴侵犯用户权益,粗暴破坏行业规则,损害企业基本权益,会给整个行业带来“生,还是死”的危害。
其实,最早对360说“NO”的是人民法院,在360历时八年的发展过程中,与企业间有八场民事诉讼,法院给予的回答是:“八连败!”在法律上,360的行为被严厉拒绝。
最近以来,政府相关部门也对360接连亮起“黄牌”:国家版权局在去年12月28日首次表态,称360搜索要抓取百度内容需要获得百度授权,提供百度网页快照不适用“避风港原则”,要求360进行整改,将视360的整改情况再采取进一步的管理措施。
1月24日,北京市工商局对外发布消息:北京市工商局、北京市工商局西城分局共同约见了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奇虎公司)负责人,对其利用“360安全卫士”在浏览器领域实施不正当竞争行为予以行政告诫。
1月30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在其官方网站首次披露了对360给予行政告诫的具体原因:奇虎360利用垄断市场优势,通过不兼容、难卸载等方式阻止网民安装其他软件;还用推荐诱导、默认同步安装甚至伪装成微软官方补丁等方式,将其旗下的360浏览器、360网址导航等产品强行安装至网民电脑中,通过默认设置、强制升级等方式修改用户浏览器和主页设置。《每日经济新闻》
新闻推荐
她们是曾被称作“太婆”的“50后”姐妹,不惜砸重金购置大量护肤品却收效甚微。但如今,经由华美紫馨面部年轻化专家团队打造,青春气息和知性气质爆棚的周晓玲和周晓玉强势回归,以看上去年轻20岁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