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少将
去年春暖花开的时节,和几个文人学者谈及羌族著名诗人董湘琴。梦非说受《松游小唱》启发,想抓紧时间为茂县写一部记游长诗。我是一个务实的人,向来对“急就之篇”缺乏内心的深层认同。听了梦非的话,也就只好报以讳莫如深的微笑。大概如此,今年十月,当梦非把《唱游茂县》书稿摆在我案头,并邀我作序时,我着实颇感惊讶——这人还真的是一个说到做到的捷才、言而有信的怪才。但转念一想,这也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美国著名学者、被誉为“大师中的大师”的德鲁克曾指出:“有效性是一种后天的习惯,是一种时间的综合”,也是一种“自我训练”。作者之所以能在较短时间里完成《唱游茂县》,和他深厚的学养功力、长期的知识积淀、扎实的文学功底以及对自己民族深深的挚爱有着必然的因果。与其说他在为茂县创作,毋宁说他在完成自己对一个民族的承诺。因此,著就一部或多部讴歌母性土地的长篇巨制是注定的,至于面世的时间只是机缘巧合而已。
《唱游茂县》内容丰富,洋洋洒洒八千余行、数万余字,是第一部以诗歌的形式,以乡镇、村落为单位全面记述茂县概貌的记游长诗。文中既有对茂县自然地理的诗意点缀,也有对当地古迹名胜的文学描写;既有对茂县历史掌故的歌赋表达,也有对当地神话传说的奇异再现;既有对羌族文化的艺术记录,也有对当地民族风情的人文渲染。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家乡自然山水的热爱,倾诉了作者对羌族历史文化的敬仰,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关注民瘼、超然物外的博爱之心和旷达情怀。
作为长篇记游诗,《唱游茂县》风格独特、特色鲜明。全篇构思新颖、结构严谨,气势恢弘、想象飞驰。语言洗练而灵动,情感炽热而含蓄,韵律和谐而生动。虽贵为诗赋,却不拘章法,具有形式自由、灵活自然、风格清新、奇趣横生的特点。有时甚至大量使用白话口语、俗词乡谈,尽显其接近生活、充满人情的风格。此外,身为羌族一员,作者成长在羌区,生活在羌区,工作在羌区,对羌族地区的人文地理、历史典故熟记于心。在随游随唱、且歌且行的创作实践中,举重若轻、信手拈来,给作品平添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无限的历史厚度,为古代历史文化在文学艺术语境下新的阐释提供了无限的可能,让读者感受到了耐人寻味的美学美感。可以说,《唱游茂县》是一部语言优美、寄寓深刻,内涵丰富、意境深邃,接近生活、自然流畅的诗赋佳作。美国女作家戴安娜·阿克曼在《感觉的自然史》一书中写道:“对于我们来说,只有用眼睛来观察世界的时候,这个世界才充满着信息和感官上的美丽。”作者不仅用瞳孔来观察世界,更重要的是他在用心灵感知世界、用灵魂参悟世界。因此,《唱游茂县》呈现给我们的除了形式之美外,还有爱心之花、智慧之花绽放出来的深沉、厚重之美。
《唱游茂县》为我们了解茂县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记录,对研究茂县地区的自然地理、民风民俗、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文学、史学、民俗学、旅游学等方面也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5·12”汶川特大地震后,茂县提出打造羌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唱游茂县》的出版发行对该县旅游业的发展必将到重要的助推作用,对该县文化事业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引领意义。
法国管理学大师亨利·法约尔说:“每一个人都有他的位置,每一个人都在他的位置上工作。”梦非凭借《唱游茂县》等一系列著作在促进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坐标中找到了自己最具优势的位置,也在这个充满艰辛和坎坷的工作位置上做出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在《唱游茂县》付梓之际,成此拙序,谨表致贺,愿作者在坚守与执著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也衷心希望诸位志士仁人在深厚的民族文化园圃中勤于耕耘、找准位置、有所作为、大有作为。
是为序。
新闻推荐
新华社福州9月9日电(记者康淼王昀加)联合国贸发会议8日在厦门发布的《世界投资报告2014(中文版)》显示,2013年中国FDI(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达到124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位。报告显示,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