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组号称能够“专治强迫症”的微信头像在微信圈子里火了。这组头像的特别之处在于,在普通微信头像的右上方,增加了一个红色的角标,角标中标有一定的数字,乍一看,就像微信里有了未读新消息一般。
这些以假乱真的信息提醒让很多“强迫症患者”表示抓狂,在他们的习惯里,不把各种表示“有新消息”的提示点完,就无法安心放下手机。
其实,各种与操作手机有关的“强迫症”早就在我们身边蔓延了:一天给手机解锁50次但是基本上只接了两个电话;给手机换各种主题桌面结果还是觉得最开始的好;下载APP之后一定要按照整体方阵排列,多出来的想方设法删掉;不断清空聊天记录……
感觉仿佛我们掏出手机的那一刻,就是一场“博弈”的开始。或者你控制手机所连接的那个世界,或者你被手机所连接的那个世界控制。在这种种下意识的斗争中,每个人的性格与内心,都暴露无遗。
一类病:“清理控”
短信和聊天记录,就像隔夜的臭垃圾
我最讨厌我老公的手机,因为看不得里面那一扒拉的短信———前年春节别人发给他的群发祝福居然现在都没删!而那些不良商家发的推销短信,比如卖发票什么的,他居然也都一条不少地全部保存!
是可忍孰不可忍!每次看得我都恨不得把他的手机烧了———作为一个每天都要删短信、微信的手机清空症患者,我真的完全见不得这些东西放在手机里。所以有一天,我偷拿了老公手机,站在浴室里,一条一条又一条……足足帮他删了半个小时的短信……还没删完……
作为一名文字工作者,我每天要和很多人在手机上进行QQ沟通和微信交流,经常可以就某件事在手机上你来我往几十条微信。往往一天忙下来,微信对话框已经排得老长了。
然而,就像我对服装及鞋子的要求一样———极简,越简单越好,我可不需要有什么花花朵朵的点缀,一素到底最好。所以,我的手机也一样,用是要用的,但是,这所有的“外部资讯”,我绝对不会留它们在我的手机里过夜。
每天临睡前,我都要刷刷微信和微博,顺便再看看短信,然后确保把那些不必要的短信、微信全部删干净,一、条、不、剩!对我而言,这些东西已完成它的使命,该沟通的沟通好了,该显摆的别人已经看了,还有什么保留的必要呢?在我眼里,这时的它们,就是一堆垃圾,只不过一个在生活中,一个在手机上而已。
那么,既然生活中的垃圾我临睡前都必须把它们一一丢到楼道口的垃圾收集箱里,这些手机上的垃圾凭什么就可以堂而皇之地过夜?那些所有短信和聊天记录都不删的家伙们,你们相当于从来不倒垃圾啊!
不要怀疑我手机里有什么见不得人的秘密,我只是觉得一旦不清理干净,它们就会像厨房里隔夜的垃圾一样,立马散发出一股充满恶意的腐臭,不删掉我就睡不着觉,就这么简单。(夏周)
二类病:“消红点控”
垃圾桶不会跟着我,但手机会!
前几天,我发现自己的朋友圈很多好友的头像右上方有一个小红点,就像微信里有了未读消息一般,假如这些好友再单独给你发一条信息,简直可以以假乱真,我总是忍不住想点它,但一直点都点不掉,心里有些难受(在此声明:我不是处女座,也没有强迫症)。
刚开始,我以为自己的微信中毒了,首先把手机重新启动,但是那个可爱的小红点依然奇迹般存在。后来我想,应该是微信推出的新功能,但找来找去发现自己的微信是最新版本啊。再后来,我干脆退出微信、重新登录,依然无济于事……
我只有向一位头像感染小红点的朋友求救,他得意慌了,大笑着回复:“你中招了!哈哈哈,这个就是让你觉得一直有消息,一直忍不住想点开我,哈哈哈,这其实是最近风靡的头像……”
我给他回了一个字:贱,外加三个“!”
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我立刻行动起来,向好友要了这款软件的链接。接着,我自己的头像上也出现了一个很假的数字“6”。虽然看起来这么操作很傻,依然逼疯了大量好友。不到半小时,就有5位好友给我留言,“该死的头像,差评!”“你这头像,我好想打你!”“你这是要逼死处女座的节奏吗”“你敢不敢把头像改回来,还要不要做朋友?”“6也太变态了吧!其他人也就改个1!”
原来,看不得红点儿的,大有人在啊。在朋友们的威逼之下,我不到半天就乖乖改回了原来的头像。
同时也仔细想了想:为什么自己可以面不改色地与两天没洗的臭袜子共处一室、心安理得地绕过已经堆满的垃圾桶,却无法忽视不刺眼也不叫唤的APP小红点儿呢?每天晚上我都要把手机和iPad审视一遍,只要出现了表示“待更新”的小红点儿,就必须让它消失。
我甚至试着想象:假如垃圾桶和臭袜子上空也会出现全息图像的小红点儿,我会马上冲过去把它们全部处理好吗?嗯,也未必,至少可以等等吧,因为我只要出门上班就看不到它们了。但是手机,只有手机,是24小时被我带在身边,并且随时都会翻看一番。这么说,假如垃圾桶和臭袜子也整天顶着小红点儿跟在我身边,估计我也会抓狂吧。
(我不是大仁哥)
三类病:“跟进控”
看不完朋友圈坚决不闭眼
作为一个手机综合症的晚期患者,各种临床症状都在我身上有所体现,不久前我自己总结了一下,基本可以归纳为“跟进上瘾症”吧。
最开始有智能手机的时候,我醉心于每天挂QQ,因为手机挂QQ有升级加速的效果,没错,就是如此渺小的优势,让我觉得傲视群雄。这种症状没有持续很久,微博就出现了。
随着微博的走红,我成了“不刷屏会死星人”,只要微博有新消息提示,不管我是在吃饭还是在上厕所或者在打盹儿,一定强撑着精神点开查看。基本上受不了任何没有查看的新消息提示的存在,不管是数字还是红点,全部不能在我的手机上停留超过30秒。
就在微博的综合症还在继续的时候,伴随着微信的出现,我又多了新的临床表现———阅览朋友圈所有内容,不管是在早起的清晨还是在晚睡的午夜,看不完朋友圈坚决不闭眼。
随着每一款新应用软件的出现,我的临床表现就会多一种症状,而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哪怕停止安装新的应用软件都不能根治的顽疾。
说到这些顽疾,自从智能手机出现之后就已经在我身上“安身立命”了。比如一天解屏50次,有时只是因为不解屏不舒服;买各种手机套,今天套白色的,明天套卡通的,后天套金属的,大后天又觉得白色的最好看,就像精心打扮自己一样用心;因为手机更新换代,目前已经拥有三部手机的我,不忍心让任何一部手机被抛弃,所以每天无论包有多重,都会带上它们三个一起出门……你懂的,然后紧锣密鼓地、有节奏地操作三部手机———幸好它们不都是智能手机。
通过这些对病情的回忆,让我深刻认识到自己已经病入膏肓———莫名其妙地生怕自己哪怕一分钟赶不上手机里的信息和软件更新节奏,但是到了第二天,昨天那些看过的朋友圈、刷过的微博,有几条内容我还记得?
或许,我应该穿越回古代冷静一下。
(立青)
四类病:“排列控”
为了队列整齐,殚精竭虑加减软件
那天我的手机提醒我:又该升级系统了。我的心里感到一阵苦痛,但又无法忽视那个万恶的、挥之不去的小红点。无奈之下,我还是升级了。
毫不意外,不要脸的手机运营商趁机又在我的新系统里加上了一堆他们的应用。而且,最最不要脸的是———这些垃圾应用还不、能、删!!!纵使我狠狠地点住每个抖动的图标,试图将它拖入垃圾箱,一条提示总能瞬间将我打败:“系统应用,不可卸载”。
你妹啊!知不知道你们搞这些出来,我手机上的图标就摆不平了吗???
是的,我是一个“排列控”。其实吧,清零聊天记录和短信啊、消除红点儿啊那些毛病我也有,但将图标排列整齐的欲望最强烈。我特别特别需要保证自己的手机上,各种图标都整齐排列,四个一行,不多不少。如果某一行列多了一个多少了一个,我每次看到都会感觉十分不爽。
于是,每次系统升级、图标增加后,我都会殚精竭虑地试图删除一个APP或者下载一个APP。下一个不难,弄个什么背单词的就行。但去掉一个可真费脑筋,因为同时也是极简主义者的我,已经让手机上的软件越少越好了。连QQ我都不装,因为QQ可以在电脑上很方便地使用,不像微信。
有一次升级后,经过我非常用心的排列组合,图标依然多出了———不多不少两个!这咋办?朋友提醒我:“你傻啊,不是有文件夹吗?丢文件夹里去不就得了?”
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我立刻就喜滋滋地整理出一个文件夹来,屏幕清爽不少。只不过,在文件夹里,我依然力求做到:图标排列必须整齐,四个一组不多不少。
费尽心思收拾完,看着真爽啊~!(维拉)
别给急着自己扣帽子啦!
强迫倾向不等于强迫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今年的最新数据,强迫症已经成为全球15岁~44岁的中青年人群中、造成疾病负担最重的20种疾病之一。普通人群中,强迫症的终身患病率为1%~2%。中国的强迫症患者约有500万,美国的强迫症患者人数在220万左右。
不过,虽然很多人平时喜欢把“强迫症”挂在嘴上形容自己,但从医学角度严格来说,大多数人生活中表现出的强迫行为,与真正的强迫症还有相当差距。
在强迫症的界定中,细分为三个概念:强迫倾向、强迫型人格障碍、强迫症。三者的病理严重程度依次递增。平时我们绝大多数人的一些强迫念头与行为,只要不严重到影响正常生活或是让你感到痛苦不堪,那么只能算是强迫倾向,这在大多数人身上多少都有体现,并不能算是医学意义上的强迫症。
简而言之,强迫症与非强迫症的主要区别就在于:你是否为这些行为感到痛苦不堪、懊悔不已?一般人只会为之感到不爽,但实在无法改变也可以接受,不会真的辗转反侧、痛不欲生。
前不久看到一个短片,片中主人公如果走在一块块拼成的石板路上,就会无法控制地去数石板的格数,数到10,脑海里就会涌现恐怖幻想:幻想自己的身体被无形的力量大卸八块,或是突然被飞来的石块砸得脑浆迸裂……
这才是强迫症。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孙嘉仪认为,看到未读消息习惯性点进去,可以说是一种条件反射。很多人都会因为头像图标或手机APP图标上有未读标记或是未更新的标记,不点掉就难受。对于大多数这种情况的人来说,是一种力求完美的性格体现。
如果你在生活中有将物品摆放整齐、将文件按序整理等习惯,也完全称不上是强迫症,除非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完全没有必要的重复,且伴随着痛苦的情绪,甚至通过仪式性的动作来缓解焦虑,那样问题才算比较严重。
新闻推荐
生活充满了各种惊喜,五大体验区让你感受不同的安利。近日,安利举办的“积‘赞\’品质生活”活动在金牛万达举行。现场通过模拟实验、产品演示、互动抽奖和咨询等多种方式,让消费者体验高品质环保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