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中国电影市场全月票房首度突破40亿元大关,这个成绩也以微弱优势超过了同期美国电影市场的票房,中国在历史上第一次领跑全球电影市场。
这一成绩固然值得骄傲,但电影消费大国并不等同于电影强国。对于中国电影来说,当前更应追求的是增长的“质量”而非单纯大盘数据的提升,一个健康合理的电影工业体系才是中国电影发展繁荣的最终保障。
中国电影市场近年快速增长,主要动力还是来自大环境,得益于高人口基数以及经济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就电影产业自身的发展而言,中国当前与美国仍有一定距离。近年来好莱坞大片强势依旧,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仍然巨大。相比之下,中国电影近两年的趋势是中小制作挑大梁,本地大片的制作数量及产业权重则有所下降。
近两年本地中小制作商业电影的崛起,顺应了市场和观众的消费需求。在创作方面,中国电影有明显进步,都市喜剧 、粉丝电影 、综艺电影等新生门类层出不穷,对本土观众口味的把握也日益精准。就产业整体的持续发展而言,中小制作群的成熟与壮大也很重要,尤其是在市场进一 步开放之后,这也是中国电影对抗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依靠。
然而另一方面,眼下的市场繁荣,某种程度上也助长了电影业内原有的急功近利倾向。时下,一部电影卖座,后面立刻就有一群跟风者。比如当下中国影视行业的IP(知识财产)热,与其说是产业自身发展的需要,还不如说是热钱大量涌入后推波助澜的结果。其直接后果就是,相 比剧本和创意本身,眼下电影行业更关心如何包装和推销。
中国电影产业要获得持续发展,创新无疑应该得到鼓励。但从整个产业层面来讲,中国电影的目标是建立电影大工业和实现文化“走出去”。(马巍)
新闻推荐
20日,韩国最大在野党新政治民主联合代表文在寅以韩国总理李完九涉嫌收取已故前京南企业会长成万钟的贿赂,决定正式向国会提出总理解聘案。韩国执政党新国家党方面则认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