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知识产权)热在国内影视圈持续升温,较新的消息是,《新华字典》被某互联网公司注册,将被改编为电影。
《新华字典》是惠及很多人的工具书,如果改编得当,借经典工具书的名声拉高票房收入当然是好事。IP对电影来说是又一次变革,是互联网时代赋予传统电影业的挑战。新技术带来的新电影语言,是IP电影成功的重要保证。跨平台IP改编强调的正是产品形象本身的知名度。从这个角度来看,《新华字典》可谓好素材。
IP改编作品让观众看到片名就有亲切感,进而消费,是延长产业链带来的优势。某IP有价值,就是因为它有闪光点,能抓住用户心理。过往有不少影视作品是闭门造车,远离观众,而IP改编以观众为中心,是对市场选择的尊重。可以想见,一旦《新华字典》上映,仅出于好奇心理,观众就乐意坐进影院。不过,这样的电影如何在满足观众好奇之后,再满足其审美需求,恰恰是一个大问题。
因此,不少业内人士给IP热投了反对票。其理由是,现在一说要找创意源,有些人就只想着互联网热词,很多选题本身欠缺专业性,不具备电影拍摄条件。他们谈论IP,言必及钱。如此一来,IP就与电影创作无关,而是赚钱的工具,相关作品的内容粗制滥造。当下,一些IP改编作品破坏了电影的艺术性,徒留“圈钱”恶名。有的企业买下IP,不是为了改编,而是为了囤积出售。
从这个角度看,错的不是IP,而是操作IP的人。“孵化”IP有足够的诚意与长远的眼光,才有可能出精品。例如美国的漫威影业公司,尽管其一系列超级英雄电影早在几十年前就在全球范围内攻城略地,但漫威的IP开发却是近些年的事。
创作IP和开发IP,都需要时间。一方面,我们应张开双臂拥抱变革;另一方面,当下的IP热充满泡沫,需要电影人以正确 、专业的态度对待。 (王彦)
新闻推荐
“中国以更自信姿态出现在国际舞台。”欧洲智库学者莎达·伊斯兰这样说。“中国在自身和世界发展上的巨大潜力,也大大增加了我们的信心。”比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