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昨天上午,2016年“突破奖”颁奖仪式在美国加州圣何塞举行。中国科学家王贻芳作为大亚湾中微子项目的首席科学家获得“基础物理学突破奖”,这也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该奖项。
由俄罗斯富翁Yuri Milner领衔资助的“科学突破奖”,单项奖金高达300万美元,远超诺贝尔奖,堪称科学界“第一巨奖”。
2000年,王贻芳放弃了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工作,来到中科院高能物理所。2003年,国际上先后有7个国家提出了测量中微子混合角θ13的实验方案。王贻芳果断抓住这一机遇,原创性地提出在大亚湾附近的山体内建造中微子探测器的方案。
位于中国的大亚湾中微子实验成立于2006年,主要由中国人组成,是一个国际合作实验,包括38个单位、292人。其中,主要力量来自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共有80人。大亚湾实验的优势在于除了核电站外,那里的地形适合屏蔽其他粒子。
王贻芳终于在2012年3月8日代表项目团队宣布,大亚湾实验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年底,该成果入选美国《科学》杂志十大科学突破,引起国际科技界一片赞誉。
宇宙诞生时,正反物质成对产生,是一样多的。但现在我们的宇宙几乎找不到反物质的踪影,被称为“反物质消失之谜”。中微子振荡中会出现一种称为“CP破坏”的现象,导致正反物质的行为不对称。是不是中微子振荡导致了反物质的消失,是宇宙起源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据人民日报客户端、央视、中国科学报
新闻推荐
联合国安理会17日一致通过决议,决定采取相关措施,切断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资金来源。根据决议,安理会决定将“基地组织制裁名单”更名为“伊斯兰国和基地组织制裁名单”,并表示所有国家均应对“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