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讯 新加坡新闻 马来西亚新闻 菲律宾新闻 越南新闻 泰国新闻 柬埔寨新闻 印度尼西亚新闻 缅甸新闻 巴基斯坦新闻 德国新闻 法国新闻 美国新闻 韩国新闻 日本新闻 俄罗斯新闻 加拿大新闻 澳大利亚新闻 意大利新闻 英国新闻 印度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际新闻 > 美国新闻 > 正文

脚是全身健康的“放大镜”

来源:宜宾晚报 2016-03-28 20:28   https://www.yybnet.net/

提及身体健康,“默默无闻”的双脚可能最被忽视。事实上,脚却是全身健康的“放大镜”,其细微变化可折射出多种潜在疾病。日前,美国“MSN生活网”对双脚透露出来的健康秘密进行了介绍,我们特邀专家为您解读。

■ 50%以上人有脚病

为了保持容颜,有的人做美容、甚至不惜金钱海外代购,一掷千金;有的人偏爱手部护理,定期保养、做手膜……相比人们在脸和手上的付出,双脚就显得惨了很多,它就像是一个“苦力”,虽其貌不扬,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仅满足了人们日常的所有活动,还支撑着人体全身的重量。数据显示,人的双脚一生平均要走12.5万公里,每走一步要承受3~5倍的体重。就是这样一个“顶天立地”的角色,却没能受到应有的重视,很多人不仅不爱护它,就连基本的护理、泡脚都很难做到。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每两个人中就有一人患有脚病,成年人患病比例更是高达75%。北京望京医院骨关节一科主任张洪美表示,我国脚病发病率高,临床数据与调查数据基本吻合。一方面,人们平时往往不注重脚部的卫生与护理,不洗脚、一双鞋袜穿好几天也不换一次;有的女士更是为了美丽,穿又高又紧的高跟鞋,脚在狭小而变形的空间中得不到应有的放松,从而导致足癣、过敏、高弓足、足底筋膜炎等表层疾病。更为严重的是,有些表面看似轻微的脚部疾病,背后却隐藏着内在疾病,遗憾的是,由于人们缺乏脚部保健意识,很多前来就诊的患者并不知道。

■ 十三大症状别忽视

张洪美介绍,人的脚有26块骨头、33个关节,100多条肌腱肌肉以及很多联系心脏、大脑、脊椎的神经和血管,其外在表现的不同寻常,都可能是身体敲响的警钟。 1.脚干。当心血液循环障碍。脚部皮肤干燥的罪魁祸首不仅仅是脚癣或过敏,很可能是血液循环不畅所致,使脚部无法接收足够的供血。

2.脚伤难愈。顽固的溃疡是糖尿病的严重预警信号之一,其关键原因是血糖水平升高会导致神经受损,削弱出汗功能和愈合能力,导致“糖尿病足”,严重时还可能导致感染甚至截肢。

3.脚总是感觉冰凉。可能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素是调节新陈代谢的主力干将,其分泌不足会导致新陈代谢和体温调节出现异常,身体产生热量的能力大受影响,致使手脚冰凉。

4.麻木。麻木多与神经病变有关,如果你的脚时常出现麻木感,这可能是由于足部、脚踝或后背的神经萎缩所引起的。需要注意的是,短暂发麻可能是鞋子太紧造成的,不必担心。

5.脚抽筋。脱水通常会导致肌肉痉挛,同时,缺乏钾、镁和钙元素等营养元素也会导致痉挛。

6.跟痛症。警惕足底筋膜炎、跟骨高压症。起床或从椅子上站起来时,脚后跟的底部出现剧烈疼痛。行走数步稍缓解,随后疼痛又加重。穿太紧、太旧的鞋、人字拖等都会加重症状。

7.大脚趾突然增大。关节上突然发作的红肿热痛需及时就医,这可能是痛风、关节炎、感染和外伤所致。

8.脚部有黑痣。黑色素瘤可能出现在身体任何部位,包括脚趾,所以检查皮肤时不要漏过双脚,一旦有不明原因的黑痣出现,可能是皮肤癌的征兆。

9.脚趾甲发黄。真菌感染容易导致脚趾甲变黄增厚;此外,患有呼吸道疾病、淋巴水肿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也会导致脚趾甲发黄。

10.脚踝肿胀。当心肾病。肾脏有筛选营养素的作用,一旦工作失常,体液就难以及时排出体外,导致浮肿,脚部肿胀最为明显。

11.脚趾无毛。脚趾上的毛发突然变秃,很可能是外周动脉疾病(肢体末梢没有获得充足的血液)所致,外周动脉疾病是心脏病或中风的重要警示信号,因为腿部动脉堵塞通常与身体其他部位的血管堵塞有关。

12.脚趾又圆又扁。小心肺癌或心脏病。肺纤维化和肺癌等肺病会导致血液流向脚趾甲小血管,引起组织膨胀,从而导致脚趾更圆更扁(临床上叫杵状趾)。而心脏病、肝病和消化系统疾病以及某些感染也会导致脚趾变形。

13.脚趾甲下出现红线。谨防心内膜炎。这是小血栓破坏脚趾甲下毛细血管后导致血管破裂的结果,心内膜炎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心脏衰竭。

■ 护脚谨记三大法宝

国外有医学专家认为: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在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主任医师房繄恭看来,足部尤其足底,是很多内脏器官的反射区,按照生物全息理论的观点,脚同耳朵、第二掌骨侧等部位一样,成为人体的一个缩影,与全身脏腑器官有着紧密的联系。

从中医理论来说,足部也是人体经络循行和穴位分布的重要部位,足太阳、足少阳、足阳明三条经脉走向止于脚部,足太阴、足厥阴、足少阴三条经脉走向起于足部,与头面部和胸腹部相关内脏器官密切联系。足部的传统经穴有33个,占全身穴位的1/10,还有很多的经外奇穴,以及足部反射区。它们有一定的诊断查病、治病和保健效果。因此,结合日常生活,足部保健要做到以下三点:

常泡脚。俗话说:“天天泡脚,胜吃补药。”常用热水或者根据自身病情,采用中药进行足浴,可加快血液循环,甚至能起到改善心脏供血的作用,有利于消除腿脚酸困麻木、胀痛不适等疲劳症状。尤其是老年人,建议养成每晚睡前热水或者中药泡脚的好习惯,用约40℃的热水,泡20~30分钟即可,以双脚皮肤发红、面部有微汗为宜。 常按脚底穴位。足底有与人体各个脏器相联系的穴位和相对应的反射区,常按摩,能加强人体气血流通,疏通经络。比如,按摩足三里,可改善胃肠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使脚变得暖和起来;按摩承山穴,可缓解脚酸、脚抽筋等症状;常按太溪穴可补养肾脏;常按涌泉穴,能改善心肺功能等。

坚持运动。运动能够锻炼脚部肌肉,是保护双脚的好办法。建议每天坚持小腿和足部运动30~60分钟,提脚跟、伸膝勾脚、甩腿运动等都可以。

随着天气转暖,脚病也将进入高发期,建议大家注意脚部卫生,及时换洗袜子,穿柔软、舒适、透气性好的鞋袜。据《生命时报》

新闻推荐

膳食指南重新修订“吃好”有了新标准

“吃饱”对今天的大多数国人来说已不是问题,“吃好”才是现在的新追求。什么是“吃好”?大概很多国人还停留在“爱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吃多少就吃多少”的层面。于是,暴饮暴食、大鱼大肉、过量饮...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脚是全身健康的“放大镜”)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