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薛逸凡“一个人的毕业照”,让大学四年默默无闻的她在网络上爆红。
如今,薛逸凡的师弟、北大古生物学2016年毕业生安永睿,仍旧是北大该专业本科的唯一毕业生。
两年前,穿着白色衬衣、顶着黑色学士帽的薛逸凡似乎还没来得及笑一下,四年的大学时光就在相机的咔嚓声中画上了句号。就是这张一个人的“北大2010级古生物专业合影”,让她几天之内成为热门人物。
“今年6月份拍毕业照的时候,我也是一个人。”薛逸凡的师弟、北大古生物学2016年毕业生安永睿,成为北大该专业本届的唯一毕业生。
每年只有一个毕业生的低频率,让北大古生物学专业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特殊存在。到今年,已是“六代单传”。薛逸凡告诉记者,她希望,有一天古生物和其他小众专业再被提及,人们能不再以猎奇标榜。而她目前被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的医学信息学博士专业录取,毕业前途被看好。
“珍稀”专业
2008年创立 毕业生“六代单传”
当记者时隔两年后再找到薛逸凡时,她已经修完美国卡内基梅陇大学计算生物学硕士课程,成了准博士——4月14日,薛逸凡正式选择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信息学作为她的博士专业,从下半年开始她将攻读博士学位。
为什么读这个专业的学生如此之少?薛逸凡认为这可能与大家对这个学科的了解不足有关。而安永睿则说,“一人一个专业,交际会相对较少,一些人可能会觉得比较闭塞无聊吧。”事实上,北京大学的古生物学专业从2008年创立至今,每年的毕业生都是一个,目前已是“六代单传”。
有所不同
学生在各个学院学习
记者了解,薛逸凡、安永睿等能够“独享”一个专业,与北京大学元培学院独特的人才培养机制有关。“通俗地说就是低年级进行通识教育,到了高年级学生再结合个人兴趣与规划选择具体专业。”北京大学教务部副部长卢晓东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北大古生物学专业从设立之初,就从学科交叉角度设计了全新的培养方案。
安永睿说,作为跨学科专业,修读古生物学意味着他们既要修地质学的专业课,还要修生物学的专业课,所以元培学院本身并不开课,他们要到各个学院的课堂上学习。
未来出路
学术型人才就业不是问题
目前,国内只有北大、南京大学等开设了古生物学本科专业。虽然人少,但该专业的学生很受学界和市场青睐。已毕业的薛逸凡成为准博士;本届毕业生安永睿成功留校,成了北大城市与环境学院的直博生;而古生物学专业第一人张博然则在2010年就拿到了伯克利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薛逸凡说,毕业生不仅可以从事古生物学基础研究,在石油、煤炭等能源工业方面也大有可为。
针对学生就业,课程指导老师刘建波说,古生物的跨学科特性决定了它选择很多,因而就业不是问题。加之近年全国各地博物馆建设高潮迭起,研究展览等方面的人才需求也相当大。古生物学毕业生有四个去向:高校,主要是开办地质类专业的高校;研究院、所,如北古所等;公务员和其他事业单位,如博物馆等;企业单位,如合资外企等。
冷门专业
在美国鲜有质疑声
尽管如此,古生物学相比大部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选择仍相对狭窄。“古生物本就不是一个就业型的热门专业,大部分学生会继续深造做研究。”薛逸凡称,即便在科研领先的美国,这也算不上热门专业。值得深思的是,在美国诸如古生物这样的冷门专业鲜被质疑,公众普遍对这类稀缺人才报以极大肯定,认为他们的工作会造福人类,能更好地构建未来。
为此,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周光礼就曾声援:人类所有的知识都是有价值的。从学术传承和创新的角度看,冷门专业有其不可替代的存在价值,对当前大学在某种程度上流行的功利主义具有警醒意义。
薛逸凡希望有一天古生物和其他小众专业再被提及,人们能不再以猎奇标榜;同样,想进入小众专业领域的新鲜血液,能不再顾忌他人眼光,自信地选择想走的路。
据法制晚报
新闻推荐
新一期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单20日公布,使用中国自主芯片制造的“神威太湖之光”取代“天河二号”登上榜首,中国超算上榜总数量也有史以来首次超过美国名列第一。据国际TOP500组织当天发布的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