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科学家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13日在美国《科学》杂志网络版上报告说,他们在艾滋病病毒上发现一个出人意料的脆弱位点,可作为疫苗设计的靶点。这为艾滋病疫苗研究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论文第一作者是美国国家卫生院下属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疫苗研究中心的3名华人科学家,分别是孔瑞、许凯和周同庆。
这项研究发现的新靶点是艾滋病病毒上一个叫做融合肽的部分,由8个氨基酸组成。在病毒进入细胞的过程中,病毒膜和细胞膜需要融合,而融合过程中的关键第一步就是通过膜蛋白形状变化把融合肽插入细胞膜,因此融合肽是病毒感染细胞不可缺少的功能单位。
孔瑞说:“融合肽就是病毒侵入细胞的第一把‘钥匙\’。我们一向以为这把‘钥匙\’被病毒藏得很好。但这项研究发现,这把‘钥匙\’藏得并不好,可以直接被免疫系统的抗体分子抓住。病毒的‘钥匙\’如果不起作用,自然也无法侵入细胞。”
研究人员首先发现一名艾滋病患者的血液能很好地中和艾滋病病毒,然后从中找到一个能有效针对多种不同艾滋病病毒毒株的抗体,进而通过多种手段阐明该抗体能识别出艾滋病毒膜蛋白上的融合肽和一个糖链。
研究人员还分析了24名艾滋病患者的血样,在10个样品里发现了针对融合肽的抗体反应。这说明针对融合肽的抗体并不罕见,因此针对融合肽的疫苗设计有希望在大多数普通人身上取得效果。(新华社)
新闻推荐
近日,第二届“清华附中西部教育行”在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举行。清华附中校长王殿军透露,将来,美国大学在选择中国学生时,不光要看AP课程,还将看CAP课程。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校长张平福透露,中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