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苏墨)“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少年选择出国留学,且逐年呈现低龄化趋势。父母们的名校情结根深蒂固,却对西方的教育哲学和行为若明若暗、缺乏信息。”近日,美国南密西西比大学教授丁玖携新作《亲历美国教育:三十年的体验与思考》在京举行了一场题为“美国教育纵横谈”的专题报告,表达了他对中外教育的深切感悟与理性思考,并试图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打破误区、传递更多关于留学的经验。
丁玖在美国经历了博士研究生、教学助理、助理教授到教授的全过程,其间又经历了女儿从小学到大学的全过程。作者的多重身份让他对中美教育都有切身体会。
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研究《中国留学发展报告()》数据显示,年中国在海外留学的学生达到万人,占全世界国际留学生的四分之一,而同年中国高校招生总数不过万人;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出国留学呈现明显的低龄化趋势,高中生出国留学已经司空见惯,初中甚至小学阶段出国的人数也已经呈现增长趋势。
在基础教育阶段,美国人秉持在“兴趣大于一切”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天赋和兴趣,学生因而对自己定位清楚,人生目标明确,基本上成为不同层次的社会有用之才。如果他热爱某门学科,在那个领域成为杰出人才的概率很大,机会只垂青于那些既有好奇心又不肯放弃的年轻人。美国培养的各行各业的尖端人才实在是太多了,这得益于他们科学的教育手段。它金字塔形的人才结构就像是它所制定的健康食品金字塔结构,任其自然,自由发展,每个人都能在和谐的社会里找到用武之地。
针对多年来不曾消停的“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作者认为,为了能在青壮年阶段有所作为,他们在童年期间,一定要养得好好的:要准备好强壮的身体、发达的四肢、健全的心理、好奇的大脑、慈善的心肠。这就需要他们在教育的起跑线上,先不急不忙的从容散步,多一点笑容、多一份阳光、多一些玩耍,多接受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学些做人的道理,让一览无余的人生风景尽收眼底。在高等教育阶段,美国着重训练学生如何富有想象力、从不同角度进行综合思考,希望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广博的知识,对很多事情都有灵活、富有想象力的思考。他们坚信大学是可以挑战旧观点、诞生新思想的地方,大学培养出的学生应该而且能够进行挑战性研究。
新闻推荐
在重庆、成都、武汉等8个城市举办,从6月初开始进行30场左右的巡回表演……脱胎于风靡美国的大脚怪卡车秀的中国怪兽卡车表演赛,将于2017年开始亮相国内赛车界,
在重庆、成都、武汉等8个城市举办,从6月初开始进行场左右的巡回表演……脱胎于风靡美国的大脚怪卡车秀的中国怪兽卡车表演赛,将于年开始亮相国内赛车界,并将逐渐发展成为竞技赛和国际对抗赛,为方兴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