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毛泽东这首《五律·海鸥将军千古》因选入今年的高考试题再受关注。
在伟人留下的众多诗中,挽诗却只有两首,一首写给元帅罗荣桓,一首就是上面这篇,写给国民党将领戴安澜。
1942年,身为少将师长的戴安澜率中国远征军赴缅甸对日作战,年仅38岁为国捐躯。遗体回国后,国民政府在广西全州举行安葬仪式。当时,许多要员都送来了挽诗、挽联,表达敬意。其中包括蒋介石一副挽联:“虎头食肉负雄姿,看万里长征,与敌周旋欣不忝;马革裹尸酹壮志,惜大勋未集,虚予期望痛如何。”这副联对仗工稳,寄托深远,不知是否为老蒋手笔?尤其起笔,化用了两个典故,用“虎头”对“马革”可谓工巧。陆游有诗“虎头食肉亦非豪”,蒋此联一反其意,以敢于在虎头食肉的勇气来写戴将军远征的“雄姿”;下联用了东汉马援不惜战死沙场,马革裹尸的典故,也切合当时境遇。戴安澜是黄埔三期高材生,周恩来写的挽词正是:“黄埔之英,民族之雄。”从蒋联“虚予期望痛如何”可见,他这里更多是以“蒋校长”的身份,表露对门生的惋惜之情。
在广西主持公祭戴安澜的,是民国大佬李济深,他也写有一副挽联:“孤军歼敌,捷报频来,伟绩绍家声,完节更逾谢元度;万里招魂,灵旗倏下,遐荒归战骨,临风痛哭马文渊。”马文渊,即马援,还是用马革裹尸的典故。谢元度,应是南朝人谢徵,此人少富盛名,功成一代,但却36岁英年早逝。李济深这里,是用马援之典惋惜戴将军以身许国,而用谢徵之典痛惜他英年早逝。与蒋之联相比,同用马援,蒋之“虎头”对“马革”应得一巧字,而李之“谢元度”对“马文渊”,则得一工字。
在现存资料中,当年致戴安澜的挽联抄录了六七册之多,其中最特别的,是结发妻子王荷馨一联:“天道无凭世道衰,君斯壮烈成仁,已侥幸薄取勋名,略酬素志;国难未纾家难续,我忽强肩巨责,应如何勤侍二老,教抚孤儿。”此联起笔两句,用反复重叠之字进一步强调悲壮之情,而落笔八字,侍老抚孤,可谓泣人心血。这不像政治人物挽联的慷慨激昂,平实中却至今感人。
新闻推荐
缅甸当选总统宣誓就职 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取消
【据新华社电】 缅甸当选总统吴登盛30日在首都内比都举行的联邦议会全体会议上宣誓就任缅甸联邦共和国总统。当选副总统吴丁昂敏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