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讯 新加坡新闻 马来西亚新闻 菲律宾新闻 越南新闻 泰国新闻 柬埔寨新闻 印度尼西亚新闻 缅甸新闻 巴基斯坦新闻 德国新闻 法国新闻 美国新闻 韩国新闻 日本新闻 俄罗斯新闻 加拿大新闻 澳大利亚新闻 意大利新闻 英国新闻 印度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际新闻 > 日本新闻 > 正文

行动!体验“不持有”生活伍莹 梁光华

来源:兰州日报 2009-11-29 07:13   https://www.yybnet.net/

生活的浪潮总是一浪接一浪。“恋物癖”还正在大行其道,大家开始接受,懂得“恋物”是一种生活美学,又有人说,不要持有太多东西!不持有的生活才更美!  

对于各种新概念的生活方式,各自都有越来越多的都市拥趸,这些都是人们对生活方式的一种反思。那么你开始反思与行动了吗? 

不持有生活要义  不买不拿快丢弃 

“超过自己管理能力的物品,不持有;不留恋的物品,不持有;无法回归自然或转让其他人的物品,不持有;和自己生活风格不符的物品,不持有。”这是日本人金子由纪子在她的新书《不持有的生活》中提倡的“不持有生活”。她认为,“拥有少量的有用的、有品位的东西,才能享受简朴而快乐的生活”。

这样的生活理念在经济危机和环境危机的当下,很符合潮流。尽管中国仍处于高消费时期,但城中拥趸也立马云集,身体力行这种清减生活的方式。

不持有生活准则 

1.不拿。免费得到的东西,往往囤积不用。不拿免费塑料袋、免费发送又用不到的赠品。 

2.不买。只要是“没买也无所谓”的东西,就坚持不买,杜绝冲动购物。

3.不储存。不囤积保鲜膜和卫生纸这类消耗品,好像占了便宜,却容易造成使用上的浪费。一旦停止囤积,使用时就会更谨慎,并且想出各种生活小妙招,例如以密闭容器代替保鲜膜、纱布代替卫生纸,自然能降低消耗品的使用率,换来神清气爽的好生活。 

4.丢弃。养成丢弃的习惯。杂志或小册子超过一定数量,就丢掉;没再使用的漂亮糕饼盒子,也丢掉。 

5.替代。添购一样物品前,先想想家里是否有其他东西可替代?活用现有物品。 

6.借用。借用或租用,和其他人一起使用更多物品。 

7.没有也无所谓。购物前,务必自问:这个真的是必要的吗?也许能得到“没有也无所谓”的答案;生活中这种东西,应该很多。 

广州乐活达人表态 

尊重地遗弃:Next to new! 

(多媒体自由创作人,素食者,环保生活人。推广环保“惜物”行动和公平贸易产品。) 

奉行“惜物”原则,每样东西都要物尽其用,家具、衣服都喜欢买二手东西,自己不用的东西也会放入跳蚤市场流通。她不会买过度包装的商品,不买没有实际用途的摆设,尽量买多用途的产品。并且尽可能少用一次性物品。 

“对于现代人,这样的情景太普通:当你打开衣柜,你会发现类似的外套很多件。我可以理解很多城市人将购物作为减压或奖励自己的一种方式,但冲动购买带来的浪费太大。我的方法是,Next to new,让它流转!不储存在家里,但也不需要当成垃圾丢掉,让它循环再用,到了下一个人那里,就是一件新的好的东西。” 

事实上,“不持有”和“惜物”,本质上应该无差异的,只是在做法上选择了两个不同方向。大家都认为应该理性消费物尽其用,“不持有”的方法是,只买2件衣服,够穿就行。而我觉得对于现代城市人,毕竟还有各种社交需求,你可以买4件衣服,但穿过几次后将它流转起来,循环再用,这样N个人分享使用这4件衣服,尽管你告别了这4件衣服,但它们并没有变成垃圾,反而不断成为“新品”。这种“遗弃”也是一种尊重。 

伍莹 

不丢弃,用创意重生 

(大学老师,擅长收集各种生活中看似废旧零散物件,进行创意重组发明的“环保生活小百科达人”。) 

伍莹的家里装修风格简洁,但众多柜子抽屉里,却摆放了伍莹收集的万千“废物”!“我习惯性收集一些看起来没什么用的废旧零散物件。”这么看起来,伍莹应该与“不持有”的生活方式是截然相反的。别急,你要先搞清楚伍莹收集这么多垃圾是要干什么。 

她会将用完的卷纸芯做成花样灯饰,将空的网球筒做成“自动捡球器”,她的家里有许多生活小发明,都是利用她平时随手存下来的废旧原料做成的,创意独特又实用。 

“日本的垃圾分类已经做得很完善,丢弃的物品,还有循环再用的机会。中国的垃圾分类还未完善,所以只好我自己来了!”伍莹开玩笑地说,“不过,很多东西如果你用创意重新改造,它就有了新的价值,不再是垃圾。所以我想,我的‘不丢弃\’和‘持有\’跟‘不持有\’并不矛盾,是对环境与物质负责的不同出路而已。”

梁光华 

物质也是一种文化 

(饮食之星俱乐部会长,收集碗碟餐具,研究饮食文化。) 

梁光华收藏了许多带有老广州印记的碗碗碟碟,研究其上记载的广州饮食文化,那些曾经的“墟撼”。“但我也遵循减碳生活的原则,并不纯粹为追求物欲而收藏。” 

“极简的生活方式,中国千多年前已有。老庄哲学的无为之治,就是最好例子。日本人流行这样的生活概念,首先跟客观环境有关。日本人口密度高,居住地方浅窄,所以要尽可能简约,尽可能不持有。对于我们,也要尽可能减少浪费,减少对外界环境的不良影响,但并不是简单地为了丢弃而丢弃。” 

“物质并非万恶之源。物质也即是文化。日本的‘不持有\’形成有它的环境因素,正如在我的收藏中,你可以看到广州饮食文化一样。收藏者在意的往往不是具体某件物质的使用价值流通价值,而是其上的人文价值社会价值——曾经存在的物品,对于后代的人,就是生活方式记载的载体。所以,收藏更多的是一种理性的个人爱好,而非单纯的追求物质欲望。” 

“尽管现在看来,做到‘不持有\’的全部要求,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方法未必都适合。而适度的理性消费对于中国仍然是应该鼓励的,但‘不持有\’的理性生活态度,是值得提倡与引导。”

□原载《羊城晚报》林清清/文

新闻推荐

透明金鱼“出世”

日本三重大学研究人员培育出一种透明金鱼,可清楚看见内脏和肌肉。这种金鱼今后有望广泛应用于实验研究。日本共同社28日报道,三重大学田丸浩副教...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行动!体验“不持有”生活伍莹 梁光华)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