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青春方面今年韩寒拿出《1988》
2010年中国文学没有令人惊叹的作品,却有成为谈资的话题:操纵鲁奖评选、“羊羔体”、黑幕……然而,有评论者仍坚持2010年“不乏佳作却反响不足”,有作家仍坚信短暂沉寂是大作出世的必然。无论如何,中国文学正以其自身的方式前行,文学的忠实守护者并未退场。
当大奖被话题绑架
2010年中国文坛的标志性事件非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莫属。但这项国内最高规格的文学大奖却遭遇空前的“信任危机”,被三大话题先后“绑架”。
在鲁奖未公布之前,一篇名为《鲁迅奖
内幕:谢有顺操纵评委》的文章现身网络,“国内最年轻评论家”谢有顺卷入其中。谢随后在自己的博客中一一回击,但他承认,“既然发帖者是为了阻止我获奖,那他以造谣和告密的方式能不能达到目的呢?答案只有一个:能……不怕没人支持你,就怕有人反对你。” 果然,谢有顺初评即惨遭淘汰。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鲁奖评选结果公布后,出版人 、诗人沈浩波率先在微博上炮轰鲁奖:“鲁迅文学奖是可以用钱买的……还有一些,是谋来的……这是公开的秘密。”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作家立即予以声援:有哪个评委可以站出来,摸着良心说,他没有受到其他因素的左右?湖北官员车延高获奖更是引起轩然大波,“羊羔体”诗歌被诸多网友讥讽为是对鲁奖的莫大亵渎,是车的官员身份发挥了作用,中国作协的授奖词更授人以柄;一时间,“人人会写”的“羊羔体”火遍大江南北。
不少作家指:获奖作品往往只有一两部实至名归,大部分作品无论从艺术水准还是文学价值都值得商榷,“往往是把‘菜\’的作品选了出来,真正被公认高水准的作品却落选了。”这样的较量已经掺入太多文学以外的因素。
昆明市文学研究所所长 、评论家冉隆中也表示,今年30部获奖作品,他读了三分之一,大多数都是平庸之作。
话题背后的真实面目
冉隆中指出,如今的各类文学评奖的确不尽如人意:机制不合理,评委不严谨是普遍现象。
各类奖项之下,2010年的中国文学让冉隆中颇为悲观,“在一个如此浮躁的时代,要让作家保持独立的品格 、人格实在太难了,如此一来,对于大作家 、大作品的期待简直是缘木求鱼。作家们在各种压力 、困境面前最容易找到的遁词就是:作家也是人嘛!”而北京大学教授 、评论家张颐武认为,写作的泡沫也好,话题也罢,仅仅是“新闻”而非2010年中国文学的本质,他仍然对中国当代文学持审慎乐观态度,认为应当穿透话题和口水客观看待这一年来的中国文学—— — 纯文学领域,莫言 、贾平凹 、王蒙等多位重量级作家推出
了《蛙》 、古炉》 、王蒙的红楼梦》等新作,质量
还是不错的;今年盛大推出电子书,堪称网络文学的标志性事件;校园青春写作方面,韩寒
拿出《1988》、郭敬明出版《爵迹》,总体看来,这
一年来的文学发展态势平稳 、有序。
“纯文学 、网络文学和青春文学三大阵营格外明晰,这无疑是文学不断成熟的标志,而一批重要的作家以平稳态势不断推出新作也展现了和西方越来越接近的职业化态度,这说明文学正趋于正常。”张颐武说,今年更值得重视的是港台作家如张大春 、朱天文 、葛亮等人作品纷纷在国内的出版,这表明华人文学的中心正在内地成形,这既是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大趋势,更证明了中国当代文学自身的能量。
“没那么糟!”
“如果仔细审视,2010年的中国文学没那么糟,”张颐武认为,香港作家葛亮的长篇
小说《朱雀》就很不错,其价值迟早会凸显;
网络文学风生水起 、一批诗人的创作也保持着较高水准。目前中国文学最大的问题是,长篇小说创作太缺乏优质的类型小说,如麦
家的新作《风语》就是将纯文学与悬疑小说
进行嫁接的积极尝试,六六也以通俗文学样式直面沉重的社会话题,可惜这样的作家和作品还太少太少,中国太需要出现日本的村上春树 、渡边淳一这样更贴近大众的作家。
冉隆中也承认,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缺憾和忧思,2010年还是出现多个令人记忆深刻的优质文本,如现任中国作协副主席丹增的中篇小
说《江贡》就很棒,云南诗人 、本届鲁奖得主雷平阳的《祭父帖》也颇有史诗品格;更值得注意
的是,一些作家重返生活现场 、奉献了优质的
跨文体写作,如梁鸿的《中国在梁庄》一书就深
刻体现了作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云南省作协副主席 、小说家张庆国认为,尽管鲁奖有这样那样的缺憾,尽管2010年总体来看尚未出现令人惊艳的“大作”,但这样的状态可能才是“正常的”,“中国文学总体是在发展的,也可能会经历3至5年的沉寂期,但相对的平淡可能恰恰是孕育大作品 、大作家的‘前夜\’。我对中国文学未来充满信
心。” (陈鹏)
新闻推荐
“潜伏”之后再去“借枪” 原作者导演再度联手,宋思明”演绎地下党
《借枪》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