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后,同学们都戴着备用头盔在楼下等待第一波地震后,同学们围在电视机前看地震直播
14日中午,小南外出购物时拍到的场景小南地震前拍摄的东京夜景。他说,东京距震中很远,从表面看影响不大。
本报讯(记者 刘祥彩)3月14日上午11时30分,秦女士在日本留学的儿子小南与本报取得联系(应当事人要求,人名用此昵称),并发回了他所了解的日本目前状况。
由于地震,小南日常进行的学习研究活动都停下来了。当天与记者联系时,小南和他的三个室友都在宿舍里。小南说,导师们每天都会以电子邮件的方式与学生联系。以下是晨刊记者与小南的部分QQ聊天记录———
地震刚开始时大家还有说有笑
黄海晨刊热线(1138813898):
地震后这几天,你们怎么吃喝?店铺还照常营业吗?
BlackGalileo(小南的网名):
现在周围很多店铺已经停止营业,我们附近的一个大商场里,除了一家出售日常必须品的大型超市外,其他大部分都关门了。地震后,周边都买水和食物储备,现在商场的饮用水等大都已经卖完了。这几天自己不愿意在寝室里做饭,而且很多日本连锁餐饮店仍然照常营业,所以都会选择在外面吃的,基本生活影响不大。
黄海晨刊热线:地震后,大家慌乱吗?
BlackGalileo:3月11日,地震第一波来的时候,我正在去学校的路上,当时看到路边民宅的人都跑出来了,我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当时自己只是感觉走路有些不稳,直到看到远处学校高层晃得很厉害,我才意识到地震了。
研究室朋友跟我说,当天刚开始地震时,大家还并没有在意仍然有说有笑,因为两天前就有过一次地震,觉得这次也不会有多严重。但是震了30多秒后,摇摆仍没停止,反而变得更强烈,桌上的电脑书架都震倒了,大家才意识到这次地震来得有些不寻常,都停止说笑,开始静静地等待。一般在大地震时,大家都会靠墙站立,或者爬到桌子底下,等到不晃动时,大家才有秩序地撤离,没有狂喊、慌乱的现象。
从去年夏天到日本,我遇到有较大震感的地震已经六七次了。日本的住房大都是木质结构,地震时会吱吱作响,因为习惯了,大家对地震都很淡定。3月11日当天第一波震后等了很长一段时间,大家觉得没有什么事了,都纷纷返回研究室,我们的教研室在10楼,等我爬上去后,谁知第二波地震又开始了。
黄海晨刊热线:你们现在最担心什么?
BlackGalileo:虽然日本政府说这几天还会有大的余震,不过大家最担心的还是核泄漏。我13日去东京时是戴着口罩的,因为担心核泄漏和其他污染问题,出行的人近半都戴着口罩。
BlackGalileo:刚才室友过来说,核电站又爆了。待会准备出去买东西,核爆的影响15日可能会影响到东京,所以近几天最好不要出门。
是否回国还要看核污染扩散的严重程度
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开始通过skype进行通话。
小南说,日本的电话费比较贵,但网络很好,大家最常用的联系方式就是EMail。震后这几天,他们的网络一直没有中断,只是在打开国内网站时,速度比往常稍慢。
11日地震当天,因为部分电车和地铁停止运行,在市区工作离家较远的市民无法返家,政府随即安排了避难所,小南所在学校的两个校区也都成了临时避难所。
小南说,因为这次地震较往常严重,大家都准备了应急包,里面有个人护照等重要证件,还有日常必需品,“以便紧急情况时,快速撤离”。
从3月14日开始限电,小南所在的住所也开始限电,“每天三小时,今天从下午3点开始”。据介绍,日本近期可能还会有七级以上的地震发生,小南和他的同学们都已经接到通知,并随时准备应对,“宿舍都是两层楼,问题不大”。
当问及是否想近期回国时,小南表示,周围一部分中国留学生想等等再决定。“如果核污染扩散严重,大家没法出门;万一再有强震,房间里也没法呆,到那时,或许只能回国了”。
新闻推荐
1月27日,南湖镇工业园内瑞恒服装厂车间内,一片忙碌景象。该企业是一个服装加工出口企业,生产针织内衣和家居服装,主要销往日本,年产值在2500-2600万左右。近年来,东港区牵线搭桥,利用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