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勇摄□本报记者文洁
葱经纪人魏某(左一)四处联系买主 记者张勇 摄□本报记者 文洁
章丘产秋葱,高、大、脆、白、甜,是真正意义上的“章丘大葱”,它不仅好卖,价格还连年走高。与章丘大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章丘春葱市场一直不稳定,十年中有两年赶上好行市就算好的了。昨天,有关春葱烂在地里卖不出去 的消息刊发后,章丘宁家埠镇明家村村民梁金炎却告诉记者,这种情况几乎年年有,比较常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低价仍难销的春葱到底有无市场?记者赶到章丘大葱产地,采访了一些村民、农业部门负责人。
现象
村民:春葱烂地里,挺常见
昨天,在魏李村一块葱地里,记者看到大葱都套种在麦地里。
葱农刘先生告诉记者,章丘大葱一年种一茬,都是和小麦套种在一起的。一般情况下,春葱3月份基本就卖完了。5月左右,春葱出了花骨朵,老了没人愿意要,也影响小麦的生长。因此如果卖不出去,葱农都得把它踩在地里。
“这种情况应该说是年年有,只是或多或少的问题。”宁家埠镇明家村村民梁金炎介绍,与去年相比,今年的价格的确偏低一些,收购商也少。
按目前情况来说,按照0.1元一斤计算,一亩地的春葱卖到200元左右,一些葱农觉得不值得,就干脆让它烂在地里。
释疑
春葱其实是“尾巴葱”,品质不够好
什么是春葱?据悉,章丘大葱种植面积有10万亩左右,一般秋天收获,留在地里等到次年春天收获的葱,农民称之为春葱或芽葱。“春葱都是些‘尾巴葱\’,因为长得不好,年前不好卖,才留着到春天卖。”宁家埠镇明家村村民梁金炎告诉记者。在龙山镇西李大葱市场,记者看到了二十里堡村村民刘振中。他告诉记者,他们家种了10亩大葱,只留了2亩春葱。这两亩春葱因长势不好,再加上去年冬天赶上冰冻不好刨,就留在了地里。“经过统计,章丘春葱有2000亩左右,占整个种植面积的5%左右。”章丘农业部门负责人王先生告诉记者,宁家埠、龙山、绣惠、枣园这4个乡镇,是章丘大葱的主产区,尤其在宁家埠和龙山,有一些葱农有留春葱的习惯。之所以这样,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想“赌”个好价钱,因为春葱水分大“压秤”,如果能卖到0.2元一斤以上,基本上就赔不了。
外地葱价格低,干扰了本地市场
在章丘大葱种植地,因为产量、交易量大,很多有头脑的人专门从葱农手里收葱,然后再卖给收葱的客商,当地人称这部分人为葱贩子或经纪人。
记者了解到,这里几乎村村都有大葱经纪人,葱农也习惯于依赖经纪人售葱。今年,春葱价低难销,不少葱农把责任归咎到经纪人身上。有村民说,由于经纪人追求利润,把外地葱运到章丘当章丘葱卖,干扰了章丘春葱的销售。
在龙山镇西李大葱市场,记者遇到了西马村大葱经纪人马女士。马女士告诉记者,由于章丘春葱品质一般,与秋葱相比,比较辣,一般适合做调料,或者卖给餐饮企业。可以这样说,几乎和外地的春葱没有区别,所以不少葱经纪人就从安丘、平度等地收购葱,到章丘加工以后再出售,这对章丘本地春葱市场造成了冲击。在西李大葱市场周边,记者看到了几处葱加工大棚。马女士说那些大棚都是加工外地葱的。“外地葱没有名气,收购价便宜,经纪人的利润就高。”魏李村大葱经纪人魏先生告诉记者,这两年,把外地葱运到章丘卖的经纪人越来越多。今年3月初,不少经纪人都忙着收购倒卖外地葱,导致当地葱没有及时卖出,错过了好行情。
受日本地震影响,出口市场萎缩了
“往年,章丘春葱葱白出口日本的量不少,今年没有往日本出口葱的了。”魏先生介绍,春葱价低滞销与出口市场萎缩有直接关系。
章丘农业部门相关负责人王先生告诉记者,往年当地有不少企业加工葱白出口日本,当地春葱不算难卖。有烂在地里的,其中原因之一也是葱农不愿意收了。今年受日本大地震影响,当地企业都不做出口日本的生意了,直接导致市场萎缩。现在收葱的客商,除了北京的一些烤鸭店,还有一些调料企业,需求量要小得多。
出路
春葱难卖,职能部门帮忙找买主
记者采访时,恰巧遇到章丘农业部门工作人员在给葱经纪人魏先生推荐买主。记者了解到,今年春葱价低难销,当地政府部门也正在想办法帮助葱农减少损失。魏先生告诉记者,农业部门已经给他联系了一家调味品加工企业,这样他收购的葱基本上有出路了。“现在,我们正积极帮助农户联系买主。也希望市区的用葱大户能到章丘田间地头收葱,我们全力支持。”章丘农业部门负责人王先生介绍,他们目前正在积极帮助农民寻找买主。
“与秋葱相比,春葱市场不稳,可能也与政府推介不够有一定的关系。春葱市场相对来说比较小,从某种程度来说还处于无序状态,这包括信息收集问题、产品流通问题等等。但随着市场的进一步细化,这些都应该得到重视。”有分析人士说。
新闻推荐
南大沙河河道再遭“沙耗子”盗挖两年前本报曾暗访,相关部门承诺治理,如今又现多个深坑
南大沙河旁边的一处洗沙点南大沙河的河床被挖得支离破碎河道遭到严重破坏本版照片均由记者张刚 摄□本报记者 张晓园 置身在篮球场大小、近20米深的土坑里,你一定想象不到这是河床,更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