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红船
我们从九十年岁月走过,我们走过了九十年岁月,曾经品味出岁月的艰辛,收获过岁月的快乐,实现了岁月的跨越。又一个七月站在门外,我们已没有遗憾。当新世纪的中国展示出雄姿英发的发展态势,一个节日的氛围渲染着我们。
是谁?在妖魔蹂躏的土地上发出第一声呐喊?挥动巨臂,释放一种威力,冲破千年不变的禁锢。
是谁?定格90个年头厚重的史诗,开采快乐和富裕,收获温馨和幸福。
1921年7月1日,默默流淌的南湖,静静卧着的红船。一群和平的使者,在这里以镰刀与斧头的信念,点燃了一束叫做马克思主义的火种,在神州的五脏六腑越烧越亮。立下一座丰碑,树下一座典范。
于是,这艘船不负万民众望,载着七月的旗帜和方向,引领我们闯激流,过险滩,打日本,驱老蒋,南湖之舟的革命圣火,燎原成新中国辉煌锦绣的前程。
多少年了,
南湖红船
的这粒火种一直燃烧在华夏子孙的血脉,隆起了一个民族的尊严,让一部关于中国的史志,铿锵有声。曾经红船上谈笑风生的人,走了。
留给我们是一些血肉筑就的乐章。
曾经叱咤风云的人,老了。
留给我们的是一组含蓄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排比句。
如今走进南湖,满含黄金的颂词及生命的光芒淳厚得十分硬朗。
随意伸手,都能抓住一把沉甸甸的诗句,足够我们受用一生。
走进延安
谁的骨胳支出宝塔山凛凛骨气?
谁的血液沸腾成滚滚延河?
走进延安,走进了中国共产党生存和发展的根据地,那群寻找中国黎明的人群,仰面走来。
这是一块盛产小米和信天游的圣地,山丹丹已经红艳,兰花花已经开放,唱一句陕北的号子,总能听到天空中隆隆的震撼。
高高的黄土坡上,是谁,挥舞着一把把撅头,挖出一个叫做窑洞的家园?青青的杨家岭上,是谁,用一些真理浇灌禾苗,成熟一片军民鱼水情的希望?
一孔窑洞容不下毛泽东油灯下革命的篇章。
一把黄土数不清有多少个炮火中永生的形象。
延安!曾让每一个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燃起全民抗战的风火,写下了“前面有工农子弟兵,后面有全国老百姓”的千古绝唱。
整整八年,中国共产党人才找到了正确的答案,并将一个企图在中国“日不落”的标志,抹得一干二净。
从此,在历史的翕动和现实的唱和中,延安诞生出一个民族永恒的信念。
面对党旗
以龙的骨胳作为旗杆,以13亿人民的血液作为背景,铁锤闪动下响起幸福的歌唱,镰刀扑腾下收获和平和善良。
党旗,飘扬在中国历史的天空——比山更为凝重,比云更为飘逸。
站在镰刀与铁锤下,我们感受到旗帜飘扬的自豪,更觉得有泰山般沉重的责任!我们沉思高度,我们沉思鲜红,我们沉思久远。
站在镰刀与铁锤下,十三亿双眼同望一个历史的高度,十三亿双手同挥一面鲜艳的方向,十三亿颗心同盼一个美好的明天。
这是一面燃烧的旗帜;这是一面图腾的旗帜;这是一面富强、文明、和平的旗帜。
国难当头的时候,你飘起来;民族危亡的时候,你飘起来;洪灾袭来的时候,你飘起来;大地震动的时候,你飘起来。
一次次苦难被你从容化解。
一洼洼坎坷被你随意填平。
这是华夏子孙浓浓的血性啊!90年了,谁经得起成年累月的流淌?而党旗,始终飘动在我们的头顶,抹去我们所有的泪水,在90个岁月的锻打中越来越鲜艳,在血与火的淬炼中越来越坚强。
可曾看见,镰刀与铁锤煊赫的意志?
可曾听见,猎猎作响的金属的声音?
每一次面对党旗都有不同的意义。
每一次凝视党旗都受到一番全新的洗礼。
鲜艳的党旗啊,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民族之魂,为着龙的传人的生存权利,为着东方巨龙喷发出耀眼的光辉,为着家园的繁荣与文明,你一次次在炮火硝烟中穿梭,滋润我们许多艰难困苦的日子。你一年年高仰着不屈的头颅,让我们在金碧辉煌的国徽里安居乐业。
谁能说清您美丽别人的精神?
而党旗,始终抬升着我们崇高的信仰和理想,用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鼓满前进的风帆,为世纪航程指南。在五千年史册里,圈点炎黄子孙的不同凡响;在八万里舞台上,挥洒中华民族的高亢激昂!
谁能说清您蕴涵了多少壮丽多少激情多少惊心动魄的故事?
或许,只有两个词语还可以将你概括——
一个是永生。
一个是不朽。
新闻推荐
于2011年8月31日至9月10日举办的第6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有三部华人导演作品入围竞赛单元,分别是杜琪峰的《夺命金》,许鞍华的《桃姐》以及魏德圣的《赛德克·巴莱》。程小东的《白蛇传说》入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