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讯 新加坡新闻 马来西亚新闻 菲律宾新闻 越南新闻 泰国新闻 柬埔寨新闻 印度尼西亚新闻 缅甸新闻 巴基斯坦新闻 德国新闻 法国新闻 美国新闻 韩国新闻 日本新闻 俄罗斯新闻 加拿大新闻 澳大利亚新闻 意大利新闻 英国新闻 印度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际新闻 > 日本新闻 > 正文

春风正度玉门关

来源:玉林日报 2012-02-13 04:43   https://www.yybnet.net/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是盛唐时边塞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那悲壮苍凉的诗句,引发人们对玉门关这座古老而富有神奇传说的关塞的向往。

那年的暮春时节,我跟随旅行团从敦煌出发,去玉门关。敦煌市区的绿化搞得不错,花红柳绿。车出敦煌市区往西北走,开始时还能看到农作物和白杨树,慢慢地看到了方圆几公里的安放在地面上的太阳能电池板,然后跃入眼帘的就是茫茫戈壁,漫漫黄沙,还有那顽强地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红柳树、骆驼刺和芨芨草,还有那通向戈壁深处的胡杨小道。

车行90公里,远远地便看到戈壁滩上有一座黄土夯成的小方盘城。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玉门关,这便是诗人王之涣笔下的玉门关。

从长有骆驼刺的戈壁上走过,来到关前,只见一块石碑上写着:“玉门关遗址”。建于汉武帝元封四年(公元前107年)的玉门关,坐落在疏勒河下游南岸旁的一处沙岗上,城垣完整。相传古代西域和阗等地的美玉经此输入中原,因此而得名。关城东、南、西、北各开一门,形如土洞。关城北面数十米,就是疏勒河下游一大片由河流、碱湖组成的沼泽地。岸边芦草丛生,湖中碧水涟涟,水鸟驼影,若隐若现。沼泽地的远处便是祁连山。登上关城,只见戈壁浩瀚,天地茫茫,汉代的长城、烽燧宛若游龙,在关西北的戈壁、沙碛间逶迤西去。

从关城出来,看见一块刻有王之涣《凉州词》的石碑。王之涣这首写戍边士卒怀乡之情的诗,既慨又慷。读着王之涣的诗,仿佛让人又回到了大唐。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在高山大河的怀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在这种环境中,玉门关的戍卒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勾起了戍卒的离愁别绪。唐代极为流行折柳赠别之风,因此,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那一缕缕情思。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遣道:羌笛何须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玉门关的悲凉难掩文人骚客的轻轻喟叹。戍关的士卒,听着《折杨柳》的曲调,看着出使西域的商旅,浩浩荡荡走出玉门关。此行千里,可会带来远方的喜讯?玉门关关门悄然关上,一页页诗笺从城楼上飘落人间。

同为盛唐边塞诗人的王昌龄,在他的《从军行(四)》一诗中也说到了玉门关。诗曰:“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的这首诗向人们描绘了这样的画面: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雪山;越过雪山,遥遥可以看到矗立在河西走廊中的一座孤城,那就是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上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唐代西、北方的强敌,一个是吐蕃,一个是突厥。唐河西节度使的任务就是隔断吐蕃与突厥的交通,一镇兼顾西方、北方两个强敌,主要是防御吐蕃,并守护河西走廊。戍边时间之漫长,边地之荒凉,戍边士卒生活之孤寂,敌军之强悍,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今天的人们从王昌龄的诗意里可觅见当年的日暮黄沙古战场。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消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强。“不破楼兰终不还”,这就是唐代戍边将士豪壮的誓言。

王昌龄真是一个创作边塞诗的能手,边塞诗既多且好,从多方面表现了戍边将士的艰苦生活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豪迈与悲壮、昂奋与悲怆相交融的深沉风格。文学艺术来源于实际生活,正因为王昌龄有了边塞从军的生涯,才能创作出流传千古的边塞诗。我想他应当是到过玉门关的。

盛唐时期另一位边塞诗人岑参的《玉门关盖将军歌》说:“盖将军,真丈夫。行年三十执金吾,身长七尺颇有须。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白草枯。南邻犬戎北接胡,将军到来备不虞。五千甲兵胆力粗,军中无事但欢娱……”

《唐史》说岑参少孤贫,刻苦学习,遍读经史。天宝三年,进士及第。天宝八年(749年)第一次出塞,以幕僚身份随高仙芝、封常清驻守安西四镇(焉耆、龟兹、于阗、疏勒)。天宝十三年(754年),岑参再度出塞,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支度判官。岑参的这首《玉门关盖将军歌》大概是他在北庭任支度判官,行役至玉门关时所作。他的诗告诉我们,盖将军是个行年三十的守将。玉门关是茫茫戈壁上的一座孤城,关前黄沙漫漫,枯草万里。盖将军带领五千甲兵驻守在此,军中无事就欢快地娱乐,夜宴奢华。这位盖将军在古代的边将中很有代表性,他们在战场上是勇猛的,在争豪斗富的享乐方面也决不示弱。这位玉门关守将盖将军已很难确考,但此诗作于玉门关无疑。

唐朝中期诗人戴叔伦,虽然没有到过玉门关,但他却以生不入玉门关来明志。他的《塞上曲(二)》说:“汉家旗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东汉定远侯班超投笔从戎,在西域30年,立下丰功伟绩。晚年思乡上书朝廷说:“臣不敢望九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戴叔伦的诗则是反其意而用之,表达了终身报国的豪情。

盛唐时期最杰出的诗人李白也对玉门关寄以深情。他在《关山月》一诗中说:“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天山即祁连山,位于今青海、甘肃两省交界。匈奴称“天”为“祁连”,故祁连山亦称天山。戍守将士驻扎在天山之西,所看到的明月自然是从天山上升起的。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冷苍茫的月夜图,将玉门关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思乡情怀融入了月夜高楼,表达了诗人对戍边将士的关切。李白还在他的《子夜吴歌》一诗中说:“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寄托了戍边将士的家属对玉门关征人的思念之情。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玉门关遗址在茫茫戈壁中已矗立千年,至今人们还不断地迎风冒沙来瞻仰它,凭吊抒怀,或发思古之幽情,或发掘厚重的历史,或感悟古人的离情别绪满腹愁怀,抑或是实地体验唐代诗人的豪情壮志,更是为了涵咏玉门关色彩斑斓的文化。

我环顾四周,游客中既有祖国内地各省、市、自治区的,也有台湾、香港的,甚至还有日本的。远处还有两辆旅游中巴车满载游客向玉门关开来。改革开放的浩荡东风,给敦煌的旅游业带来了勃勃生机,给玉门关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游客。

春风正度玉门关。

新闻推荐

自己赢一场=人家拿冠军

...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春风正度玉门关)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