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俊熙
提到牛蒡炖鸡,就会想起故去的母亲,牵动许多的情思。
母亲姓白,行四,娘家在德昌茨达。封建社会,女子地位十分低下,连名字都不配拥有,故母亲直到离开人世都没有正而八经的名字,当姑娘时叫“四姑娘”,出嫁后被人称作“白四姐”。
母亲从小就很能干,人还没有灶头高就会做饭,到十四五岁便顶替外婆担当起全部家务。据说,祖父正是看中她的能耐,才不惜重金聘来作儿媳妇。
祖父是全乡唯一进过县学的秀才,能诗能文,膝下四个儿子,我父亲最小,是老幺。俗话说,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因此父亲从呀呀学语时起,便被祖父用一把长长的戒尺监押着读《四书》,背《五经》,期望父亲弥补他未能中举的遗憾。然而,到我父亲勉强能回答墨义,填得来帖经,对策问、诗词、经义尚未入门时,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科举废除了。
父亲休说中举,连考秀才也没了机会,却根深蒂固地落下书呆子毛病,每天手不离卷,口不离子曰诗云,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他百无一用的八股文,于是家间事务就都全落在母亲的肩上。
多亏母亲能干,起早贪黑地操劳,指挥农活,安排家务,孝敬高堂公爹,抚育膝下儿女,还要亲自上灶,为一家老小烹制可口菜肴。
母亲做菜,喜欢运用可食的野生植物,用牛蒡根炖鸡就是其中的一道。
牛蒡在我们家乡随处可见,田边地角到处都是。母亲去田间劳作归来,顺便挖上几株,去除茎叶,只留其根,洗净,回家将鸡宰杀,斩成块,以醪糟除腥,然后将就鸡油爆炒,掺水,加入牛蒡根合炖,待鸡肉离骨熟透,调入盐、胡椒等,一锅牛蒡炖鸡即得。
祖父最喜欢这道菜,一上桌必先品汤,边品边赞:“汤色金黄悦目,滋味淡淡清香,妙哉!”
他老人家晚年无病无疾,精神矍铄,一如年轻时不胖不瘦,活到九十三岁,于解放前夕才含笑仙逝,想来怕就是常吃牛蒡炖鸡,方能如此长寿。
而母亲一个大字不识,何以得知牛蒡对养生有益,常掘之为菜,恐怕便是得到祖父的指点。
祖父中过秀才,能诗能文,应该是读过《本草》的。
近年查阅资料得知,牛蒡别名大力子、恶实、牛鞭菜,为药食两用二年生草本植物,《本草经疏》称其为“散风除热解毒三要药”,《本草纲目》称其“通十二经脉,洗五脏恶气”,“久服轻身耐老”。《现代中药学大辞典》《中国药膳大宝典》《珍稀名优蔬菜》等权威著作介绍,牛蒡是“大自然的最佳清血剂”,常食牛蒡可促进血液循环,能清除肠胃垃圾,润泽肌肤,清肠排毒,降低胆固醇和血糖,防止衰老、中风和高血压,对类风湿、抗真菌有一定疗效,对癌症、尿毒症也有很好的预防和抑制作用。台湾民间把牛蒡作为补肾、壮阳、滋补之圣品。唐朝时,日本来大唐留学的僧人于五台山采得,带回去栽培,育出优良品种,推广开去,成为举国喜爱的营养保健价值极佳之高档蔬菜,被誉为“东洋参”。前些年,国人又从日本引进良种和人工栽培技术,种出牛蒡返销日本。
攀西地区近年也有人种植出售。人工栽培的根茎粗大,无木质化硬芯,人们用它做出“牛蒡烘蛋”“元宝牛蒡”“牛蒡沙拉”“红烧牛蒡肉卷”“牛蒡炒肚丝”“香辣牛蒡丝”“凉拌芝麻牛蒡”“五行养生汤”等牛蒡菜品。而野生的清香更浓,以之炖鸡,口感更佳。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东京7月2日电(记者吴谷丰)日本执政党民主党52名国会议员2日以日本首相、民主党代表(党首)野田佳彦不同意撤销提高消费税率法案为由,向民主党干事长輿石东提交了退党申请。据日本媒体报道,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