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临近,火车票又成舆论焦点。近日,有网友发布“呼吁无座火车票半价”的微博,短短3日内引发逾15万网民转载。网络调查显示,近八成网民支持这一倡议,超过九成受访者认为站票价格应该低于有座票。
●期待实现区域均衡发展
站票的出现,从表面上看是因为铁路运力不能满足出行的需求,其根本原因是经济社会资源分布不均,造成劳动力需要长途迁徙才能就业。到了春节,“回家过年”的刚性需求让每一个春运参与者都“鸭梨山大”。
分析人士指出,解决春运难题不能仅从交通角度入手,解决“站票”问题也不应仅从票价方面出招,只有解决人口大规模迁徙就业的问题,包括“站票”在内的各种春运难题才会随之化解。唯有实现区域均衡发展,让人们能够实现“就近就业”或“本地过年”,“站回家”才能变得不那么痛苦,站票才能甩掉“春运下下签”的帽子,“站火车”也会演变成一种短途通勤方式,类似“站公交”、“站地铁”,让人们“有尊严出行”。
●岂能忽视公平原则
呼吁站票半价的理由非常简单。火车上是站是坐,乘客舒适程度和享受到的软硬件服务显然不同。既然服务质量有差异,票价一致显然有失公平。
针对乘客区别票价的诉求,有关部门早在几年之前就曾搬出一套逻辑予以回应:降低站票价格会使更多人涌向铁路,不利于分流运输,甚至危及行车安全。还有人声称,春运期间购买站票就是选择“牺牲舒服早日回家”。站票购买者不少是急着回家过年的打工者,对他们来说能回家远比计较票价重要。
从“市场需求”和“运输安全”角度拒绝站票“站价”看似有理,实际上忽略了铁道部门的公共服务属性。铁路运输并非只有市场化特点,还应满足人民群众的运输需求。碰到春运这样公众运输需求特别迫切的节点,相关部门应考虑如何通过加强车票征订管理、增加车次来尽可能增强运力、提高服务,而不是通过不合理的定价来实现所谓“客运分流”。
拒绝站票“站价”的另一个理由是,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上“站”“坐”票价也未区分对待。暂且不论长短途交通工具的差异,仅就铁路运输而言,区分“站”“坐”票价也非无先例可循。久负盛名的日本新干线上,不能确保座位的“自由席”票价低于有座位的“指定席”,确保服务与价格公平对等的关键在于管理者严格约束乘客遵守规则,保证各种价格对应的服务质量得以实现。
站票降价的诉求是面镜子,照出百姓对服务公平、合理定价的现实期待。只有主管部门转变管理观念,多从群众角度考虑问题,才能使百姓享受到公平的服务。
●核心不在票价和运力
站票折扣争议多年,一直无下文,谁也不能让谁信服。以区间统计为例,一般坐火车的直接观感是,分段售票,并无问题。若是指由A至C的旅客,临时从B下车,这种偶发情况,似应忽略不计吧?知名网友肉唐僧16日也在微博反对“公益性票价”,坚持以市场定价调节客流。多年前经济学家茅于轼其实也是这观点。
从经济学角度看,这些无疑都是最基本的命题。市场定价影响供求关系,价高者得。可惜春运问题,纯市场思维,并不能一药解百毒。它是个综合的社会命题。火车票价不是单纯的市场问题,就是因休假权特别是带薪假没落实前,几亿国人只有可怜的几个假日,集体出行。这对任何国家公共交通都是个灾难;而火车出行作为最经济实惠又兼具垄断性质的公共服务,在关键节点努力提供最人性化的优质公共交通体验,应是题中之义。
市场逻辑这时并不全然有效,就如新规后,拥有准垄断地位伪市场化的驾校费用暴涨,没有正当性一样。淡化过年民俗,是一个方向;公共管理和社会福利保障同时升级,让民众假日公共出行不再是灾难性回忆,让人们能根据实际安排休假计划,错峰出行,才是缓解假日交通重负的根本之策。
火车票价和运力承载,从来不是春运最核心问题,其本质永远是民众别无选择。要想根治,需要更科学、人性的公共政策安排。
●应正视定价机制
为了应对公众汹涌的质疑,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在内的各方专家学者都站了出来,列出“造成列车严重超员,危及行车安全”“易造成管理混乱、运营质量下降”等理由,向公众解释为何火车站票不半价。可对于专家的解释,公众似乎不买账,支持半价的是压倒性的多数。
在站票半价问题的喧嚣讨论中,有一个信息仿佛被人们忽略了,那就是我国火车票价自1995年开始,有17年没有涨过价了。十几年来,几乎所有的东西都在涨价,火车票价能保持不变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它是公共资源,带有公益性质,国家投入大量的钱,实行行政审批制,无法严格按照市场化方式调价。
可为什么公众对全价站票愤愤不平,而对十几年不涨的火车票价视若无睹?说白了,是市场意识。铁路运输管理部门恰恰缺乏这一点,该涨的不能涨,该降的没法降。
由此看来,真正的问题不是站票是否半价,而是票价与市场的关系,是火车票定价机制的纠结——— 站在市场的门口左右为难。在这一问题解决前,哪怕站票半价也无益于减少公众的不满。唯有继续推进改革,才能让火车票价更符合公众的利益,符合公众对公平的期待。
综合新华社、《光明日报》等
新闻推荐
日前公布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提出“到2020年基本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此消息在社会上引发热议:我国带薪休假的相关规定5年前就已出台,落实带薪休假为何还要等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