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节即将到来的日子里,笔者又想到党的十八大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喜讯,心情更加振奋,决心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攻坚克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何谓小康?家庭经济比较宽裕,可以安然度日者,称为小康之家;如果绝大多数家庭都是小康那就是小康社会了。
“小康”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大雅·民劳》:“民亦劳上,讫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其意是说,老百姓终日劳作不止,最大的希望就是过上小康的生活。“小康”在《礼记·礼运》中有较系统的阐述,成为仅次于“大同”的理想社会模式。
“大同”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在宥》。“大同”谓与天地万物融合为一,是指“养心”应当“忘物”而言的。而用“大同”来状述“天下为公”这一理想社会的,则是在《礼记·礼运》,这种思想虽为孔子首创,但实际上是儒、道、墨、农各家社会学说的总结和发扬。
《礼记·礼运》是这样描述大同社会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为‘大同\’。”译成白话是,“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是属于公众的。选拔道德高尚的人,推举有才能的人参与政事管理。讲求信用,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它达到和睦。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也兼爱他人的子女和亲人。使老年人得到善终,青壮年人充分施展其才能,少年儿童有使他们成长的条件和措施。老而无妻者、少而无父者、老而无子者,都有供养他们的措施。男人有职分,女人有夫家。财货不属于本分的,宁可让其弃于地上,不必藏为私有。为国为民奉献,只怕没自己出力的机会,不必为己而怜惜。能够这样,世间的阴谋诡计才会收敛而不兴风作浪害人,盗窃乱贼的事件不会发生,外出门户不用关闭。这叫做世界大同。”笔者称这种社会是古代的社会主义。
《礼记·礼运》是这样描述小康社会的:“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仪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设制度,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着其义,以考其信,着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为‘小康\’。”译成白话是:“如今大道已经消失不见,天下成为私家的。人们只敬爱自己的父母,只疼爱自己的子女,对待财务和出力都是为了自己;天子诸侯把父子相传、兄弟相传作为礼制,城外护城河作为防守设施,礼义作为准则;用礼义摆正君臣的关系,使父子关系纯厚,使兄弟关系和睦,使夫妻关系和谐,用礼义来建立制度,来建立户籍,按礼义把有勇有谋的人当作贤者(因为当时盗贼并起),按照礼义把自己看作有功。因此奸诈之心由此产生,战乱也由此兴起。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因此成为三代诸王中的杰出人物,(是按照礼义)从中选拔出来的。这六位杰出人物,在礼义上没有不认真对待的。以礼义表彰他们(民众)做对了的事,以礼义成全他们讲信用的事,揭露他们有过错的事,把仁爱定为法式,提倡礼让。以礼义指示人们要遵循固定的规范。如果有不遵循礼义的人,在位的就会被罢免,老百姓把这(不按‘礼\’行事)当作祸害。这叫做小康。”笔者称这种社会是古代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小康”、“大同”是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人始终不渝追求的目标,但过去却未能实现,今天唯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有实现的希望。在改革开放的初期,1977年8月,党的“十一大”把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为党在二十世纪的奋斗目标写进了党章。1979年7月28日,邓小平在青岛接见山东省委和青岛市委负责人时,他说:“如果我们人均收入达到1千美元,就很不错,可以吃得好,穿得好。”这样就使“现代化”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化,让民众很容易理解和掌握了。
1979年12月6日,日本首相大平正芳访华,他提问邓小平:“中国将来会是什么样?整个现代化的蓝图是如何构思的?”邓小平回答说:“我们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到本世纪末,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即使达到了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水平也还是很低的。要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比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一千美元,也还得付出很大的努力。就算达到那样的水平,同西方来比,也还是落后的。所以,我只能说,中国到时也还是一个小康的状态。”这是邓小平第一次用“小康”来描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由此,小康目标诞生了。
自党的十六大以来,三次党代会的主题始终聚焦在小康社会建设上。十八大胡锦涛同志的报告说:“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2年翻一番。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这就是十八大描绘的我国建成小康社会的蓝图,这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花红草绿,山清水秀,鸟儿飞,鱼儿游,莺歌燕舞,人欢笑的美丽中国,人民的乐园。
新闻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