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讯 新加坡新闻 马来西亚新闻 菲律宾新闻 越南新闻 泰国新闻 柬埔寨新闻 印度尼西亚新闻 缅甸新闻 巴基斯坦新闻 德国新闻 法国新闻 美国新闻 韩国新闻 日本新闻 俄罗斯新闻 加拿大新闻 澳大利亚新闻 意大利新闻 英国新闻 印度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际新闻 > 日本新闻 > 正文

汶川震后:在进步与忧思中前行

来源:南国今报 2013-05-12 13:11   https://www.yybnet.net/

5月11日,在北川老县城,一束祭奠亲人的鲜花绑在围栏上。 新华社发

汶川地震  五年祭

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五周年纪念日。就在22天前,芦山7级地震再次重创巴蜀大地,让我们的纪念愈加沉重。

这是医治创伤的五年,是重建家园的五年,更是重塑国家和社会危机应对能力的五年。而突如其来的芦山地震,对五年来这些努力而言,无异于一次考试

救援:生命至上

毛尚义,芦山县思延乡一个5岁男孩,芦山地震时额头被落瓦砸伤。救援者紧急打通“生命通道”,将他送进医院,赢得了宝贵的救治时间。他父亲说:“如果换成汶川的时候,我儿子恐怕在半路上就不行了。”

参加了汶川、芦山两次抗震救灾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副院长高加蓉告诉记者:“芦山地震刚一发生,我们就接到了命令,随即准备药品、医疗耗材、器械、手术车、透视车,迅速出发。一上路,发现高速上已经划出了专门救灾应急车道。到达灾区后,如何与当地抗震救灾指挥部对接、如何开展工作等,都清楚明白。”

进步有目共睹。

芦山震后10多分钟,四川省就启动了应急预案;半个小时,主要救援力量已部署完毕,交通部门开辟了应急通道;仅28分钟,第一批救灾部队已动身赶赴灾区,随后医疗救援队、矿山救护队等开始向灾区驰援;50多分钟,国家三级救灾应急响应启动,工作组赶赴灾区;当天,共有160多支救援队伍、3万多人投入抗震救灾……

同样重要的是,不论来自军队、官方还是民间的救援,这一次表现得更有准备、更专业、更科学。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震后24小时,来自各种媒体的呼声,不再像汶川时期那样鼓励大家赶赴灾区,反而呼吁“少去”。因为救援是否有效不在于人多少,而在于是否专业。理性背后,凸显的是成熟。

防灾:居安思危

芦山地震后,全国近400名专家对雅安全市8个区县全部城镇公共建筑进行了安全性应急评估。结果显示,学校、医院、体育馆和办公楼主体结构良好。

在重灾区芦山县、宝兴县和天全县,汶川地震后重建的公共建筑中,96.2%可使用或维修加固后使用,严重破坏的只占3.8%。形成对比的是,汶川地震前修建的公共建筑,严重破坏的占到了39.6%。“这些重建的公共建筑经受住了大震考验。”何健说。

五年前,汶川大地震对我国的防灾减灾能力敲响了警钟。从那时起,我国在建筑设防、应急演练等方面的安全意识大幅提高。

4月18日,四川省举行了为期两日的地震救援演练,涉及成都、乐山、雅安等地。两天后,芦山地震发生了。尽管通讯一度中断,外援难以迅速到达,但演练的内容立即派上了用场,灾区按部就班地展开了自救。

五年来,类似演练四川每年都要举办多次。记者在一段监控视频看到,芦山地震发生时,雅安市名山区第一中学3000多名学生在老师组织下,有序撤出教室,师生无一伤亡。

但是,令人忧虑的现象依然存在。芦山地震造成雅安灾区大量城镇居民住房损坏,严重破坏、倒塌或损毁的城镇居民住房共计4.95万套。如芦山芦阳、宝兴灵关两镇,居民住房严重破坏、倒塌以及中等破坏已无维修加固价值的均达到了97%以上。

无法回避的是,与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发展水平相比,我国防灾水平还不相称。在同样地震多发的日本,建筑抗震要求达到了苛刻的程度,钢结构比例以及房屋使用年限、单位建筑面积用钢量、受力钢筋强度,都远超我国。日本防灾演习的覆盖面更广,形式更加灵活多样。日本家庭必备“急救包”,里面有可支持两三天的食物、饮水,应急灯、收音机、急救用品一应俱全。

多位专家指出,全面提高防灾水平难以一蹴而就,但血的教训警示我们,理应进一步把握好发展与安全的平衡,向高标准看齐。

重生:再塑家园

芦山震后第三天一大早,中科院心理研究所一支心理救援队赶往芦山县龙门乡中心校区,为那里的孩子上灾后第一堂心理疏导课。尽管下着雨,现场听课的人还是比预计多了数倍,有200多人。

与汶川地震相比,芦山地震的心理救援准备更充分。这支队伍带了一种“心率变异型生物反馈仪”,如果测量者的精神非常紧绷,显示屏上的菩提树就是枯萎的,心情放松时菩提树就会变得枝繁叶茂。反复练习,就可以达到放松的效果。

五年来,汶川地震灾后物质层面的重建已告完成,一片片崭新的高楼、民居、厂房形成规模,灾区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展现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而精神层面的重建仍在继续。

“回归正常生活后,心理重建的任务依然非常艰巨。”中科院心理救援队领队刘正奎说,心理援助与生命营救、物质救援一样,是灾难救援行动中关键一环。世卫组织调查显示,灾难发生一年内,20%的人可能出现严重的心理疾病,需要长期心理干预。

五年来,玉树地震、舟曲特大泥石流、盈江地震、彝良地震,心理援助都被明确纳入灾后重建计划。中科院心理所建成了我国最大的灾后国民心理健康数据库,约有54.5万人次接受心理服务。

“汶川地震时,由于没有经验,缺乏系统的管理和组织,心理救援在某种程度上有些无序。”中科院心理所所长傅小兰说,如今我国灾后心理援助已逐渐步入正轨。

应对灾难,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从汶川到芦山,五年来一次次灾难考验警示我们,要在这个并不平静的星球上站稳脚跟,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据新华社电

新闻推荐

外交部发言人:对日本修订教科书审定标准“严重关切”

新华社北京1月17日电(记者张鹏雄)外交部发言人洪磊17日就日本修订教科书审定标准答问时表示,中方对日本国内有关动向表示严重关切。据报道,日本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汶川震后:在进步与忧思中前行)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